如果前世的曆史書沒有騙人,良臣敢肯定,這個改名叫李進忠的二叔,就是鼎鼎大名,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厚一幕的大太監——九千歲魏忠賢!
遺臭萬年也好,流芳百世也好,總之,魏忠賢千古留名了,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卻拚死也無法得到的曆史最高“待遇”。
魏忠賢做到了中國若乾年來,無數文人士子都不曾做到的事情。他的名字,就像一座大山般,牢牢壓在了明末這段曆史,使之成為後世之人研究明末曆史永遠繞不開的烙印。
良臣不能不激動,從他爹說出李進忠三個字時,便意味著,他魏良臣不是什麼連府試都考不上的童生,不是一個普通的平頭百姓,而是大太監、九千歲魏忠賢的親侄!
一條大腿,一條魏良臣從來沒想過的金大腿,舉世無雙的金大腿,就這麼毫無征兆,又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落在了他的頭上。
要不是他爹和大哥在場,魏良臣隻怕要猛扇自己一個耳光,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二叔都是魏忠賢了,我還科舉個屁,奮鬥個毛!
又有些暗罵自己蠢,他爹魏進德這名字或許自己陌生,可大哥魏良卿的名字怎麼就沒讓他聯想到那位九千歲。
須知,魏忠賢發跡後,大哥良卿可是先授肅寧伯,後晉寧國公的。而老爹魏進德,在他70歲高齡時,也得授錦衣衛千戶,還是和魏忠賢的相好客印月的兒子侯國興一起封的。
並且,在得授錦衣衛千戶那天,他爹魏進德很是高興的將自己名字改為魏釗,意為既有錢又有權。
這真是…
重生以來光想著如何科舉出人頭地,卻沒弄明白自己的身份,良臣真是汗顏,虧得自己前世還是寫網絡曆史的呢,這曆史知識真是白瞎了。
但,似乎,曆史上沒有自己啊?
要有的話,怎麼大哥良卿當了寧國公,自個卻默默無聞,連個名字都不曾出現呢?
同樣是親侄,二叔魏忠賢沒理由厚此薄彼,拉老大一把卻不把老二一把的。
魏良臣有點納悶,但很快釋然,這年頭不是每個人都能活到四五十歲的,或許“自己”早在二叔發跡之前就已經死了,這才沒能史書留名。又恐怕,若非自己,真正的魏良臣早就死在這次馬廠的毒打之下了。
但凡稍微有點正直心,接受“正統”曆史教育的重生者,知道自己是魏忠賢的侄兒,多半都會很羞恥,甚至憤恨,胸中一股“羞於此人為親”的大義凜然。
擱良臣身上,這大義凜然肯定是沒有的,不但沒有半點羞恥之心,反而興奮不已。前世,靠著碼字編故事,毫無前途的他,可不會放過今生擁有如此一根金大腿的機會。
越想越高興的良臣,時而看向他爹魏進德,時而看向他哥魏良卿,越看越歡喜,越看越順眼,越看越親近。
要不是沒法說,良臣真想告訴他爹和大哥,十幾年後,咱們魏家闊了!
至於二叔魏忠賢日後的下場,良臣卻是下意識的將他抹除了。
因為在他看來,有了他這位本不應存在的親侄,二叔若是還能叫朱由檢給收拾了,那當真是天理難容得很。有了自己這位九千歲親侄,大明朝若還要叫關外那幫滿韃子撿了便宜,那同樣也是天理難容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