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0zw,最快更新司禮監最新章節!
梨樹村不是什麼交通彙聚之地,水陸交通都是不便,良臣沒法在村子附近喊到馬車,隻能步行到官道等路過的進城車。
在上次停下歇腳的茶鋪那裡,良臣站在路邊等車,不時看到有村裡人往各處急匆匆去,想來是到吳家的親朋好友家報信去的。
鄉下的規矩,哪家死了人,左右鄰居都要全家出動去幫忙的。女人幫著忙廚,男人則忙著去送信,要不然主家人少的話,根本忙不開。事後,主家也不需感謝,也不用給報酬,因為,下一次彆人家有事,他們也得同樣去幫忙。
有認識良臣的村民看到他獨自一人站在官道等車,便隨口問了一句,知道他是去縣裡保爹和大哥的,就叫他趕緊,身上再帶點錢,免得他爹和大哥吃苦頭。
昨天夜裡出來接吳秀芝的吳德全也帶了兩人駕了輛馬車奔縣裡去了,看來是去通知吳德正的。
吳夫子有三個子女,老大吳德正在縣裡當書辦,老二吳德義遊學在外,老三是閨女吳秀芝。
吳德正再是忙,父親去世無論如何也要趕回來的。還好,他隻是個書辦,要是當官的話,恐怕還得在家守孝三年。他的資格還夠不著皇帝下旨“奪情”。
老二吳德義,良臣沒見過,不過知道此人也是個秀才,聽說學問極好,為了求學,到外地遊學去了。吳夫子走的急,吳德義一時半會,隻怕趕不回來。
卻不知吳秀芝現在哭成啥樣了?潘家又是不是會派人來吊唁。
對於吳夫子的死,良臣內心多少還是有些傷感的,他沒想要吳德全搭他進城,因為這時候順人家車子不太好。
天大地大,死人為大。
紅白大事,官府都要禮讓的。
良臣耐著性子在茶鋪那等,半個時辰後,東邊來了輛馬車,看標記是鄰鎮的“公車”。
這“公車”不是“公車上書”的那種公車,而是類似後世公交汽車。是縣裡車馬行專門設在各鄉鎮交通要點的馬車,每天來回發兩趟。自家沒有車馬的外出,一般都是坐這公車。因為車輛少,進城人多的緣故,車馬行頗是掙錢。
受限於交通工具,這時代大多數百姓活動範圍隻在左近幾十裡地內,能出百裡便算長見識了。並且,因為除了官道外,鄉村的道路多數比較泥濘難走,所以除了在鎮上和交通要點的百姓,散在鄉下的農民出來大多是坐船。
梨樹村東頭的小河便是接著肅寧縣的一條大河,隻是這條河不流經縣城,而是往山東方向,因而良臣隻能步行到官道等車。
上了公車交錢時,良臣看到一支嗩呐隊趕著牛車下了官道,奔梨樹村去了。牛車上堆滿了喪葬用品,這種嗩呐隊就是專門負責紅白喜事的,平日和那些專門給人挖墳埋棺的“扶重手”,還有地理先生都有聯係。一旦誰家死人了,他們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喪事要用的東西也是配得齊全,根本不勞主家再去費心費力。
公車上人不多,裡麵有空位,良臣沒進去,就坐在最外邊。車上人見他是從梨樹村上來的,便問他村裡誰家人老了。
待良臣說是社學的吳夫子病逝,車上人都是唏噓,不少人說回頭要去梨樹村給吳夫子吊段紙錢。
良臣心中頗有感觸,吳夫子雖隻是個秀才,一輩子都在梨樹村的社學教書育人,但三十多年下來,包括梨樹村子弟在內,他教出來的學生沒有一萬,也有幾千。
這些人當中,或許沒有能在科舉路上進步,金榜題名的,大多數甚至不過讀了一年半載就回家去了。但,哪怕上學時間再短,對這些農家子弟而言,吳夫子都是他們的老師。
現在聽說老師走了,這些人隻要有空,當然要去給吳夫子吊段紙錢。可以預見,接下來的幾天,附近當有不少人會過來吊唁。
這,就是尊師重道。
良臣也想著保出爹和大哥後,買段紙錢去給吳夫子嗑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