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貴妃搖搖頭:“還是那樣。”
“那就這樣吧。”
萬曆不想再提王妃的事,鄭貴妃幾次啟齒想說什麼,但終是沒有告訴丈夫王恭妃想見自己的兒子。她心裡有些許愧疚,但不知為何,她就是不願意將這事說給丈夫聽。
“走吧,朕累了,回宮吧。”
萬曆吩咐內監收拾東西,準備和鄭貴妃一起回翊坤宮。這時內監來報,說是司禮掌印太監陳矩來了。
陳矩最近身體不太好,已有些日子不在宮中了。萬曆對他的病情蠻牽掛的,特意叫人去看過他。
“老陳公不在家歇著,進宮做什麼?”陳矩的到來讓萬曆有些意外,“老陳公”是他對陳矩的特稱,以示敬重之意,
陳矩身材不魁梧,比較瘦弱,聲音嘶啞,因為有病的緣故,精神也是不濟,欲向皇帝行禮被阻後,他道:“皇爺,老奴是為內閣缺員的事來的。”
內閣現在就大學士葉向高一人主持,既是首輔又是獨輔。葉向高又沒有三頭六臂,哪裡支撐得開。外朝關於推補閣臣的奏疏上了不少,但萬曆卻一律留中,並不曾給出批複。
之所以如此,卻是萬曆暫時還沒找到能合自己心意的閣臣。前番王錫爵被阻之事,也一直叫他惱火著。
皇帝不批,外朝卻不能答應。葉向高親自到陳矩府上去了一趟,陳矩這才拖著病體入宮。增補閣臣是大事,哪怕他身子再不行,也得撐下來。
見陳矩都這樣了還為閣臣的事來,萬曆心軟了下,便問他有何意見。
“外朝建議,新閣臣應從曆練的外省督撫中挑選,改一改以往閣臣必須出身於翰林的舊規。並且曆年來閣臣多出於南方,今再補閣臣,宜從北地之人擇選。老奴覺得這建議不錯。”陳矩道出了自己的意見,他是支持外朝的。
萬曆眉頭皺了皺:“噢。那老陳公以為何人可入閣?”
陳矩道:“原淮撫李三才廷推可為戶部尚書,老奴以為此人不在其才而在其大節,不在其有功地方而在其有功於世道。故可入閣視事。”
“李三才麼…”
萬曆最不想入閣的人選,陳矩卻偏要提出來,這讓他心裡很不舒服。鄭貴妃察覺丈夫心緒波動,輕輕捏了他一下,提醒他不要意氣用事。萬曆看了鄭貴妃一眼,微一點頭。
“老奴以為,李三才久為督撫大員,才能卓越,若為戶部尚書,國庫可完備;如做本兵,兵事可強化;如做都察院總憲,是非可明斷;如做吏部天官,人材可登用;如入閣為大學士,則皇上與外朝六部九卿之間,可調停如一家。”陳矩對東林黨親近,自是對李三才不吝讚美,在他看來,他也是公心。既然外朝都說李三才可用,那他身為司禮掌印,自是要向皇帝推薦。
萬曆聽後,點頭道:“老陳公說的不錯,福清相公也說李三才勤學力行,廉直淡泊,有古代醇儒之風。”
聞言,陳矩一喜,以為皇帝準了,不想皇帝接下來卻說了句:“隻是,閣臣既補,須多補幾人,這件事再看吧。”
陳矩有些失望,但也知此事急不得,便從袖中摸出東廠剛送來的一封密遞,呈給了皇帝。
萬曆好奇,打開看後,不禁失聲笑了起來:“這小家夥淨瞎嚷,什麼溜鷹鬥狗,搞的朕倒是像個紈絝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