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黃河鐵牛【求月票】(2 / 2)

沒想到在這個世界,寧辰竟然是,發現黃河鐵牛的見證者,這種好事當然不能錯過了。

寧辰連忙招呼眾人立刻動身出發,花了一小時寧辰便到了黃河灘塗上果然看到四頭體型龐大的鐵牛。

這四頭黃河鐵牛,它們矯角昂首、栩栩如生、威嚴肅穆,同時,在鐵牛群的東北角,還有七根粗鐵柱呈現北鬥七星分布。

此刻在場也有不少人了。

寧辰擠了過去聽見有人在討論:“依我看,這是古代某宗教舉行的某種神秘儀式。”

另一個人看著挺有學問反駁道:“不是,區區宗教絕對做不出這麼大的工程。

我斷定,它們就是鎮黃河的神獸,附近不是流傳著:‘站在城牆望下看,四個鐵牛鎮河灣’的民謠嗎。”

寧辰多看這人兩眼,果然有水平,繞道鐵牛身後,每頭鐵牛的尾部都橫著一根粗壯的鐵軸,鐵軸既沒有藝術的美感,更沒有宗教象征。

但似乎有著實用的功能。

在寧辰的仔細觀察下,每根鐵軸,上麵都殘留有磨損的痕跡,而這些磨損的痕跡又明顯帶有鏈條長期纏繞摩擦留下的跡象。

“三弟,有什麼發現嗎?”

寧辰點了點頭:“基本上確定了,這四頭黃河鐵牛是唐朝澆鑄,應該是用來固定浮橋的。”

“胡說八道,古代黃河還能建橋?”剛才那個說鐵牛是某種宗教儀式的人不悅的說道。

“總比你那什麼宗教儀式靠譜吧,每頭鐵牛下麵的六根粗大的鐵柱向前傾斜插入地下,再加個每頭鐵牛約50噸的重量,使鐵牛更加的牢固。

你告訴我,哪個宗教能做得出來?唐朝的鋼鐵總產量你知道嗎?最巔峰的時候也不過兩百萬斤,隻有傾國之力才能負擔得起如此浩大的工程還什麼宗教儀式,真是個棒槌!”

那人被寧辰懟的啞口無言。

但是另一個老頭對寧辰很感興趣:“小夥子,你彆管他,你能接著說說你的看法嗎?”

寧辰看著這老頭風塵仆仆的樣子,估計也是考古學家,而且還有相當水平的資曆。

於是寧辰開始說道:“這些鐵牛,絕對不是您猜測的鎮河神獸或宗教祭祀所用。

一是聖物絕對無法容忍遭到褻瀆、損傷,二是相對於神獸或宗教來說鐵牛下麵連接的粗鐵柱完全就是多餘的而且影響美感。”

老頭點了點頭說道:“確實如此!不過這黃河鐵牛既不是鎮河神獸也不是宗教神獸,那它們是什麼?”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寧辰說道:“我不是說了嗎,建浮橋用的,你們難道就沒發現,這些黃河鐵牛全都是麵朝黃河的嘛?”

老頭恍然大悟,“是老朽眼拙了,竟然將這麼重要的現象忽視了,四頭鐵牛個個麵向黃河,前腿蹬、後腿蹲、身體後坐,簡直就像在進行拔河比賽。

不過小兄弟若說鐵牛是建橋用的,我還是不太相信,因為自古都有天下黃河不橋的說法,這意思就是說,在黃河上架橋極為困難。

此前,我走遍四十八公裡的灘塗,卻都沒有找到橋的痕跡,小友還有其他的證據嗎?”

寧辰對這老頭肅然起敬,好家夥,看他白發蒼蒼的樣子,這麼大年紀還四處奔波值得尊敬。

“那我便直說了,我無意中在《永濟縣誌》中找到一幅圖,圖中雖然沒有黃河浮橋的記載,但卻有八隻大鐵牛的記載。

其中四隻牛的記載位置就是這裡,另外四隻則在黃河對麵,不出意外的話在對麵還能找到四隻鐵牛!”

看著臉上露出了笑容,讚歎道:“果然大才,敢問小友為何對此道如此了解?”

王胖子彆的不行插話卻很厲害:“老爺子,這位可是京城考古研究所所長寧辰,對這些東西再了解不過了!”

“原來如此!寧所長的大名我倒是聽過,年紀輕輕有這等學識,真是讓老頭子我汗顏!”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老先生不必這麼說,咱們再說說這黃河浮橋吧。

《通典》中記載道:開元十二年,唐明皇始下群議,乃鑄牛、人、柱夾維兩岸久成固矣。

也就是說公元724年唐玄宗下令,以鐵牛、鐵人、鐵柱、鐵山作為浮橋地錨,重修黃河浮橋。因為在秦始皇時期這裡也曾修建過浮橋,這個發現足以震驚整個考古界!”

寧辰越說越來勁,到最後所有人,都聚精會神的聽寧辰開講,寧辰回過神來,尷尬的笑了笑!

“好了,讓眾位見笑了!”

寧辰客氣的說道,然後看向老者:“對了,老先生,看您也是考古學家,我還不知道您的大名呢。”

老頭子笑了笑:“我哪能跟小友比,在下姓孫,名耀祖,草字學武,小友看著稱呼就行。”

寧辰臉上的笑容一滯!

“靠,孫學武?”

ps:求推薦,求月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