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官員和軍人等階(1 / 2)

崛起原始時代 珩毅 7379 字 7個月前

產量是一個問題,農作物的品種也是一個問題,夏國疆域內連帶著新航線區域發現的可以種植的農作物品種都被夏國嘗試種植,然後選擇適合種植的農作物,擴大種植規模,主食要有,蔬菜也要有。

但有一種農作物是現在蘇焱最渴望得到的,甘蔗,若是能夠得到甘蔗,夏國就可以大規模產糖了,現在夏國隻有麥芽糖。

疆域篇

疆域篇倒是沒有什麼好說的,夏國的疆域要少於夏國的勢力範圍,主要是夏國不斷對外征戰,城池外七天路程內都沒有其他部落存在。

不過勢力範圍卻不能算是夏國的疆域,夏國本土四個方向儘頭的城池最多一天路程遠的地方,然後用直線連接起來,算是夏國的大致疆域,大部分夏國人隻會在這個範圍內活動,很少遠離這個範圍。

從五年前的二十一座城池增加到如今的四十一座城池,數量幾乎翻倍,夏國疆域增加麵積可想而知。

其實疆域大小對夏國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口,人口多了,才需要大一些的疆域,人口少卻占據大麵積疆域,光是各座城池之間的溝通就需要浪費大量時間。

蘇焱想了想,在《夏國第二個五年發展計劃》中為夏國的疆域立下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優先將夏國本土和蓄城區域連接起來,即從蓄城區域到夏國本土最西方的城池之間,用多座城池連接,兩座城池之間的距離不能太遠。

第二個目標則是人口篇中的每年最少建造五座城池。

實際上還有第三個目標,即縣鎮製。

今年裡蘇焱已經將縣鎮製計劃製定完成,明年就會施行。

初步將夏國四十一座城池劃分為七縣,縣的名字不另起,直接用縣城的名字。

七個縣分彆是:

以中京城為縣城的中京縣,下轄包括兩座遠離黃河的城池在內共六座城鎮;

位於中京縣北方,以源城為縣城的源縣,下轄三座城鎮;

位於中京縣東方,以漓城為縣城的漓縣,下轄七座城鎮;

位於漓縣東方,以泱城為縣城的泱縣,下轄五座城鎮;

位於中京縣西方,以溫城為縣城的溫縣,下轄六座城鎮

位於溫縣西方,以濼城為縣城的濼縣,下轄五座城鎮

位於濼縣西方遠離夏國本土,以蓄城為縣城的蓄縣,下轄二座城鎮。

如此一來,夏國的四十一座城池將按照等級分成王城一座、縣城六座、城鎮三十四座,城鎮的規模暫時保持不變,陸續的將會擴建王城和各座縣城,使之能夠容納更多人口,以此作為一國和一縣的中心。

另外城主的稱呼也要進行改變,城鎮的城主為鎮長,縣城城主為縣長,都城城主也是縣長,唯有蘇焱是王。

縣鎮製出來了,夏國的十二部也要進行一些改變,十二部位於城鎮的分支機構為“處”,位於縣城的分支機構為“局”,處設處長,局設局長,部設部長

以戶部、源城、赤城舉例,戶部源城分局,戶部赤城分處,而不是戶局、戶處這樣的稱呼,非常不好聽,隻有將“戶”擴大到兩個字叫起來才能好聽一點。

夏國的管理機構擴大了,與此同時,蘇焱也製定出一個不算是品級的官位等階。

第一階,中京城縣長、十二部部長;

第二階,中京城副縣長、十二部副部長;

第三階,普通縣縣長;

第四階,普通縣副縣長、局長;

第五階,鎮長、副局長;

第六階,副鎮長、處長;

第七階,副處長;

還有第八階和第九階,都是副處長之下更小的官吏。

這隻是官員體係,還有軍隊體係。

第一階,兵部部長;

第二階,兵部副部長;

第三階,旅帥,兩團為一旅,共一千八百九十四人;

第四階,校尉,兩鎮為一團,共九百四十六人;

第五階,鎮守,五隊為一鎮,共四百七十二人;

第六階,隊長,兩屯為一隊,共九十四人;

第七階,屯長,四什一屯,共四十六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