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知樂注意到幾人疑惑的表情,沒停頓太久,繼續講自己的安排。
“葛泰到海帶養殖組,負責組隊搭建海帶養殖筏。先選好人,到時陳老會過來指導工作。”
他長得高大健壯,又是村裡的副隊長,最不怕偷奸耍滑的人,派他管搭筏的隊伍最合適不過。
“文心要在一周之內挑選出六個國營飯店的學徒,我會分批進行培訓。”
張文心是老支書的孫女,有天然的人脈資源,開朗健談,非常適合做人事管理相關工作。
“海梅挑三個人組個小隊,以後給國營飯店供應新鮮蔬菜和泡製菜的由你和你的隊友負責。”
而張海梅本來就在負責攤子的蔬菜地,對種菜很有心得,管理規模更大的地也不在話下。
被點名的三人齊聲應是,新的崗位對於他們有挑戰性但又不至於無從下手。
接著,於知樂的視線落在張海竹身上。
張海竹緊張得在桌底搓手,不自覺擺出駝背含胸的姿態。
“海竹,以後攤子的所有事情就交給你了。”於知樂列舉主要的事項,“挑選新人,平衡成本與利潤,還有協調工作流程。”
第一次出攤之後,她一直在觀察張海竹,發現她很值得培養,不僅聰明記性好,而且非常好學。
“你可以嗎?”於知樂直視她。
張海竹咽了咽口水,手不自覺摸了摸眼側的紅色胎記,回想起出攤時的種種場景。
“三妹。”張海梅見她愣神猶豫,神情緊張,生怕她讓機會白白溜走。
下一秒,張海竹挺直腰板,語氣堅定:“我可以,我一定會負責好攤子的所有事情。”
“我們都相信你。”於知樂露出微笑。
之後,她繼續講攤子內部崗位的調整,以及之後的發展計劃。
會議結束後,於知樂告知大家,她後天會去省城,住上兩三天,期間有事可以等她回來再商量。
眾人離開,張海竹和張靈留在於家小院學習香辣魚粉的做法。
葛小菊成了外送小組的負責人,心情既緊張又興奮,離開時還拉著張海梅和葛泰問經驗。
離開的人迎麵撞上從牛棚回來的胡曲蓮和陳昭,紛紛打招呼,臉上都洋溢著澎湃的激情。
胡曲蓮微笑著回應。
走出一段路後,她搖頭感歎:“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
“有我的一份。”陳昭挽著她的胳膊,笑嘻嘻地說。
廚房裡,張海竹在小灶架起瓦鍋,準備煮水,坐下生火。
張靈守著另一個小灶冷水下粉,同時開煮。
於知樂則把浸去血水的大棒骨和雞架放入鐵鍋,加滿水,借火點燃灶底的柴。
“想要粉好吃,第一步就是熬高湯,加雞架湯會更香濃。”她解釋道,“現在要逼出骨頭裡的血水,放點白酒去腥,撇出浮沫後要用溫水清洗。”
張海竹和張靈齊齊點頭,表示記下了這個要點。
很快,水沸騰了起來,麵上出現浮沫。
於知樂撇浮沫,她們一人端裝了溫水的盆,一人撈出骨頭。
緊接著,她把洗淨的骨頭倒入瓦鍋,放幾片薑,然後蓋上蓋子。
“不定時翻動一下骨頭,湯會更白。”於知樂傳授小技巧。
張靈是第一次參與熬高湯的過程,驚訝道:“我還以為直接扔進鍋裡熬就行。”
“細節決定成敗。”
“就是這些小細節才能讓我們的粉這麼受歡迎吧。”
於知樂與張海竹的聲音同時響起,兩人相視一笑。
高湯需要熬製一個小時以上,等待的時間裡,於知樂給張海竹從頭到尾盤了一遍攤子的工作流程。
期間,張海竹掏出一張舊報紙,在灶裡撿了一根沒燒完的細長木根,邊聽邊在紙上留下類似於象形字的符號。
“海竹,你在做什麼?”張靈好奇地問。
張海竹抬頭,發現於知樂盯著她的筆記看,連忙解釋:“我不是在亂畫,我怕自己忘了,在做筆記。”
“你什麼時候開始這樣做的?”於知樂問。
“第一次出攤回來之後,我把差錯都記下來,出攤前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了。”張海竹羞赧地笑了笑,“報紙是我從牆上掀下來的,挺好用的。”
於知樂笑道:“這是好的習慣,堅持複盤會讓我們下一次做得更好。”
聞言,張海竹與張靈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於知樂起身翻動骨頭,而後繼續給她交待一些小細節,譬如原材料的檢查、判斷是否要增添廚具的技巧等。
高湯熬好時,張海竹手下的報紙排滿了生動有趣的象形符號。
“魚來了。”於海光端了一大盆魚塊進來。
於知樂接過,小心翼翼下入高湯鍋中,滴上香油,轉中小火繼續熬煮。
接下來的步驟比家庭版複雜,需要剁碎薑蒜末,熱油下鍋翻炒,做蒜油。
“要注意油溫,太高會焦苦,這一鍋就算報廢了。”於知樂叮囑,“炸好後加兩勺進高湯鍋,去腥增香的。”
加入蒜油後,高湯還沒算完成。
於知樂讓張靈把薑、蒜、香菜依次用小石磨加水磨成汁,攪勻後倒入高湯鍋。
另一邊,張海竹用熱油潑辣椒粉,製成辣椒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