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竹籃打水(1 / 2)

人人都愛馬文才 祈禱君 6273 字 10個月前

花夭與馬文才和元暉業談判時, 早有身手矯捷的黑山軍悄悄爬上了城牆,引起了一波小的騷亂。

元暉業本就懼怕花夭和白袍軍的威名, 城樓上一亂,立刻忙著命人打開城門投降, 城中許多羽林軍連武器都沒拔出來, 戰鬥就已經結束了。

更可笑的是, 明明是投降, 一個個還歡天喜地的,見到花夭時跟見到好哥們似的, 不停有人過來敘舊, 問她北海王那裡待遇如何、北海王如何, 造反這份差事有沒有前途雲雲。

就算有些比較靠譜的, 被這些人帶著, 也開始擔心起投降後的日子如何,眼巴巴地等著花夭給點“主意”。

花夭在來的路上跟馬文才討論過以後的態勢,知道白袍軍是不想讓北海王繼續壯大勢力,所以把自己為何流落梁國的原因說了,在她的描述裡, 元冠受的評價自然不會太好,況且有些事情不能作假,那就是北海王現在的兵力實在不夠, 如果羽林軍加入北海王的軍隊, 肯定是很快就要上陣打仗的。

濟陰王元暉業並不是個能守成的宗室, 甚至連進取之心都沒有, 這大概也是爾朱榮放心將羽林軍交給他保護皇帝的原因,而現在,這個缺點又讓北海王的軍隊又攻下了一城。

現在的羽林軍比濟陰王還差,百年前的羽林軍沒有俸祿,除了皇帝的賞賜就隻有靠打仗獲取的戰利品,所以作戰凶猛勇悍,而如今的羽林軍是吃糧餉的,什麼也不乾也餓不死,跟了叛軍還有沒有糧餉都兩說,更彆說還要拚命,大部分的羽林軍就心生了怯意。

等到陳慶之得到黑山軍的消息率白袍軍來接管考城時,莫說馬文才了,連陳慶之看到這支“軍隊”,都有了一言難儘之感,不太想要這批人了。

兩軍對陣,士氣和素質極為重要,就如睢陽一戰,元鑒和丘大千率領的兵馬人數十倍於白袍軍,可是潰兵一逃便兵敗如山倒,這便是士氣的作用。

訓練有素的士卒抗壓能力強,不會輕易被戰場上的變故影響,這也是陳慶之為什麼能以弱勝強的原因。

陳慶之敢用七千白袍軍堂堂正正的在戰場上對抗元鑒的幾萬大軍,卻不敢帶上這兩萬羽林軍對上任何敵人。

任何有想法有魄力的主帥遇到這種軍隊都是噩夢。

所以當有些羽林軍頭目試探著來問“馬參軍承諾是去是留我們能隨意,您看……”時,陳慶之隻是猶豫了一會兒,便大手一揮,“仁慈”地同意了他們自行決定去留。

這個承諾一出,羽林軍裡大半士卒生怕陳慶之一轉頭反悔,當即就收拾東西跑了,走的頭也不回。

元暉業本來也想走,可惜他身份和其他人不一樣,北海王現在這個皇帝還是光杆司令,需要一些頭銜能嚇唬人的“屬下”,所以元暉業就沒有走成,隻能可憐巴巴地跟著陳慶之和馬文才他們回去。

對於他來說,陳慶之和馬文才都是梁國來的“外人”,唯有這個苦心來勸降的花夭即是宗室家將出身又曾是羽林軍將領是“自己人”,所以他投降後就跟找到鴨媽媽的小鴨子似的,跟在花夭身邊寸步不離。

此次羽林軍出征,雖然爾朱榮壓根對他們就沒有多大信心,但表麵工作還是要做好的,糧草輜重都給的十分充足,由於是救援睢陽的,還帶了幾千輛車,車上都是守城需要的強弓、箭矢等物資,也因為他們帶了這些東西,路上的速度才慢了些,等到了睢陽附近都天翻地覆了。

如今元暉業開城投降,這一堆物資就便宜了北海王的人,這些東西對於現在缺乏補給的陳慶之來說實在是天降的驚喜,簡直比得了考城還要高興。

有了這些物資,接下來無論是攻城還是守城都有了一爭之力。

於是當元暉業拖拖拉拉帶著還剩的幾千羽林軍來到睢陽時,把北海王給氣了個半死。

他一路跟著白袍軍東征西討,雖然陳慶之他們打得是他的名義,但是除了身邊這上百從魏國帶來的親信,陳慶之就從來沒有給他領過軍,也沒立下過任何的武勳。

元鑒的人馬投降,陳慶之立刻安排他們防禦睢陽和睢陽附近得到的那些城池,哪怕他現在都“稱帝”了,他也沒有護衛的軍隊。

所以北海王是對這幾萬“羽林軍”帶有期望的,哪怕現在的羽林軍已經不是以前的羽林軍了,好歹它還是羽林軍啊!

結果陳慶之和馬文才回來,隨口丟了句“攻城的時候對方看不敵紛紛逃跑了”就把羽林軍人沒了的事情敷衍了過去?!

兩萬羽林軍,最後到達睢陽的都沒有五千。

這五千人裡,有些是根本沒地方去的戰場遺孤,有些是懼怕逃回去後受到懲罰的膽小鬼,有些是不願意回去效忠爾朱榮的,還有一部分是有野心的。

五千就五千吧,哪怕人再少也是護衛隊啊!

誰知道北海王擺出一副“明君”的樣子出去招撫這些投誠的軍隊時,站得七零八落的羽林軍們壓根不吃他這一套,稀稀拉拉地喊出了自己的訴求。

“我不當叛軍,我跟著濟陰王回來不是為了打仗的!”

“給多少糧餉?給您做羽林軍不會飯都吃不飽吧?”

“能不出征麼?守個城也行啊!”

北海王當即就被這些兵痞氣了個仰倒!

他和上任北海王元顥奉命鎮守鄴城,鄴城是兵家必爭之地,軍戶素質極高,否則也不可能防禦住前赴後繼的六鎮作亂兵馬,即使他已經對羽林軍的期待降到最低了,也沒想到對方是這樣的!

他積壓了許久的情緒就像是被人用針戳破了的泡泡,“啪”地一下子破滅了,連個響兒都沒有,就這麼灰溜溜地又回去了。

在北海王離開後,濟陰王表示自己不善作戰,但可以幫忙處理內務,後來陳慶之便安排了他協助元鑒一起守城,互相牽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