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 退無可退(1 / 2)

人人都愛馬文才 祈禱君 6364 字 10個月前

送走了宣旨的天使, 陳慶之臉上愁雲慘霧。

“援軍短期內不會來了。”

他自然明白皇帝的旨意和王內侍的“安慰”代表著什麼,愁道:“沒有多少時間給我們浪費了,明日大軍便儘快開拔, 趕往滎陽吧。”

陳慶之有一眼看破敵人弱點的天賦, 然而麵對滎陽這種規規矩矩守城的戰局, 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攻破的可趁之機。

除非滎陽城守腦子壞掉,和元鑒一樣分兵築造營寨。

但睢陽敗的這麼慘, 絕不會有魏軍敢在陳慶之麵前分兵了。

“先生有幾成把握攻破滎陽?”

馬文才按下心中隱隱生出的不安, 私下探問。

“若給我十萬兵馬, 又沒有魏國的援軍, 我有七成把握。”

陳慶之歎道, “就是攻城之戰耗日持久, 就算能攻下來, 也不知道是何時了。”

“那現在呢?”

馬文才心裡一涼。

“現在……?”陳慶之苦笑, “三成吧。”

他沒有說, 即使這“三成”, 還得看老天給不給運氣。

馬文才聽聞陳慶之如此描述,就知道還能像之前那般一路勢如破竹是無望了。睢陽守軍都是魏國人,攻打魏國自己的城池士氣一定低迷, 想要攻城還得靠白袍軍。

可是如果白袍軍消耗太大,就正中了元冠受的下懷, 他巴不得白袍軍被消耗殆儘, 徹底擺脫傀儡的身份。

至於黑山軍, 如今雖有五千可用之兵, 但隻能作為奇兵使用,卻不能正麵攻城。說到底黑山軍和白袍軍一樣都是騎兵,長於機動而非攻城,何況現在的黑山軍人員組成複雜,士氣和軍心可不可用的兩說。

“沒有援兵,難以再進啊。”

陳慶之唉聲歎氣,“隻盼王內侍回國的速度能快些,好早日打消朝中的疑慮,為我們送來援軍吧。”

對此,馬文才卻不抱什麼信心。

“陛下封您為關中侯,我覺得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他知道此事不攤開來說,遲早要成為兩人心裡的一顆釘子。

“負責節製兵馬的我得了縣侯的食邑,而立下汗馬功勞的您卻隻有個虛爵,我認為,這是陛下並不想北伐、也不想大張旗鼓奪得魏國的意思。”

陳慶之錯愕。

“何出此言?如今陛下建立不世之功勳,完成北伐大業的最好時機啊!”

想起皇帝在旨意裡誇獎他“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的話,陳慶之就忍不住熱血沸騰。

他在皇帝身邊三十多年,年近不惑才有了這樣的機會,怎麼能看著它眼睜睜溜走?!

“陛下並非不想增兵,隻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國中怕是已經無錢可用了。”

馬文才挑了個陳慶之容易接受的理由。

“要是庫中物資充足,立下這樣的大功,為何不犒賞白袍軍上下,而隻是封侯的賞賜?”

他又道:

“之前陛下舍身出家,贖身錢就花費了上億,這錢都是國庫裡出的。何況先生是寒族出身,要派援軍,多半也是寒族將領。曆朝曆代的帝王都警惕在外的將領擁兵自重,公卿大臣們不願寒族將領執掌重兵,多半是要反對增兵的。”

陳慶之眉頭緊蹙,顯然不太願意接受這樣的“猜測”。

見陳慶之還有妄想,馬文才心中歎息一聲,不得不點醒他。

“而且,先生是不是忘了,我們白袍軍會擴建,為的是什麼?”

這一句振聾發聵,立刻驚醒了陳慶之。

是的,皇帝重建白袍軍,本來就不是為了開疆擴土、攻城略地……

他從頭到尾的目的都很明確,那就是接回兒子。

陳慶之並不是目光短淺之輩,馬文才將他點醒,他便立刻從那種“立不世之功勳”的虛妄中警醒了過來,背後不由得冷汗淋漓。

難怪皇帝要封他個“關中侯”警告他。

他要再求援軍,皇帝恐怕就要懷疑他到底是梁國的臣子,還是偽帝元冠受的將軍了!

“可若我不能攻城略地,又如何能入洛陽?”

陳慶之一清醒,馬上就意識到了其中的悖論。

“整個魏國的兵馬,都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我們入洛陽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