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裡動不動治不好人就砍死禦醫,她跑去湊這個熱鬨,萬一救不回太子,皇帝不會把她當招搖撞騙的騙子砍了吧?
梁山伯會親自來領祝英台入宮,就是怕她被嚇到趁夜跑了或推諉,所以連忙勸說:
“你現在去了,若是治不好,陛下也許會怪罪,也許不會怪罪。但如果太子出了事,你沒有去,陛下絕對會怪罪你,你懂麼?”
祝英台自然是明白了,也來不及穿那身複雜的法袍,隨便套了身道服,紮了個頭巾,跟著梁山伯就去同泰寺。
同泰寺在台城之外,從她的青雲觀出發要穿過小半個建康,事情緊急,祝英台點了四五個醫術最精湛的道人,和梁山伯乾脆在觀裡牽了幾匹青驢,一群人快速地趕往同泰寺。
此時約莫後世的晚上十點,古人早睡,晚上又有宵禁,要不是梁山伯親自來領她,她連門都出不去幾步。
“究竟是什麼病?”
祝英台這時才有閒心問個仔細。
“怕不是病。”
梁山伯的表情凝重。
“似乎是中了毒……”
此言一出,眾人悚然。
梁山伯知道他們都不願卷入什麼宮闈秘聞裡去,索性趁著趕路的時間,將自己知道的事情說了個明白。
整件事的起因並不複雜,大約是傍晚時,同泰寺往宮中遞了個條陳,奏報太子蕭統身體有恙,有嘔吐和腹瀉的情況,連晚飯都沒有吃多少,寺裡想要詢問皇帝能不能請個禦醫看看。
皇帝即便再怎麼和太子冷戰,也不會坐視兒子生病而不顧,於是派了幾個禦醫過去,後來又不放心,還特地去把蕭綱也找了過去,親自督促著給太子醫治。
一開始還好,禦醫診治後得出的結論是太子體虛脾弱,可能有些傷食,紮了針就讓他休息了。
太子在為母親服孝時服的是重孝,一天隻吃一餐,又毀傷過度,重病後熬壞了腸胃,好不容易才調養回來一點,吃的東西不精細點就會犯病,隻不過他是儲君,他的健康攸關儲位的安穩,除了最親近的幾個親人,沒有多少人知道體格高大健壯的太子其實有胃病。
這病來勢洶洶,三皇子不放心自己的兄長,乾脆就和禦醫們住在了同泰寺裡,結果剛入了夜,太子就開始大量出汗、麵色蒼白,而且劇吐到暈了過去。
這一下整個同泰寺便慌了,三皇子也不敢擅專,立刻連夜派人入宮請皇帝再派禦醫來。
宮中的禦醫儘數被派了去,可無人能看出這是什麼病。
若說是“羊角風”吧,太子既沒有口吐白沫也沒有渾身抽搐,脈相也並不紊亂,完全得不出結論。
後來有位年老的禦醫大膽做出猜測,認為太子不是腸胃的舊疾犯了,而是中了毒。
這個猜測一出,皇帝立刻大怒,不但命令宮城和台城全部戒嚴,甚至直接調派了禁軍把守住了同泰寺,圍得滴水不漏,嚴禁人等進出。
太子在同泰寺出家,平日裡並不見外人,就連住都是住在隔絕在後院的禪房,所用的侍人和僧侶是皇帝層層把關過的,不是東宮曾經的舊人,就是同泰寺裡最德高望重的和尚。
何況同泰寺的僧人都知道太子若是出了事對他們來說代表著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太子的禪房連隻鳥都飛不進去。
中毒的結論一出,整個同泰寺的人都慌了,三皇子禁止旁人再靠近太子,甚至將太子的嘔吐物都收集了起來,可是驗過的結果依然是無毒。
同泰寺伺候食膳的藥師堂僧人為了表示清白,甚至不顧惡心,當著所有禦醫的麵親自吃了一部分太子的嘔吐之物,以示不是中毒,然而並不能完全讓皇帝相信。
梁山伯出來傳召上清派道人時,皇帝正命令從人將太子的衣衫褪儘,親自一寸一寸的檢查兒子的身體發膚,他擔心是有人用下了毒的針刺之類暗算了太子,連三皇子都不放心了。
此舉自然是寒了三皇子的心,可眼下這種情況,若是激憤更顯得可疑,三皇子再怎麼委屈,現在也隻能幫著審問寺裡的僧人、延請名醫,期望著用自己的言行洗淨身上的冤屈。
當梁山伯領著祝英台他們一群道人入了同泰寺時,自然引起了許多僧人的關注,寺中出了事,皇帝請了道士來,這讓寺中不少僧人心中實在是不安。
甚至有些年輕掩不住心事的,望向他們的目光中隱隱還帶著恨意。
可惜祝英台他們現在完全也顧不得這些僧人怎麼看他們了,守在禪房外的三皇子幾乎是一見到他們立刻就衝了出來。
“祝英台,你來的正好!你從紫虛元君那裡學了什麼仙術,趕快用出來!”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