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實力驚人的結果,就是讓馬文才比預想的更早的到了吳興。
得知自家少爺要回來的消息, 馬家的家仆早早的就已經在船塢等候著,雖然說比料想的回來要快,但也還是耽誤了過年, 整個船塢裡冷冷清清,除了幾艘不用覆命回來晚了的官船,再也看不到什麼人影。
這時候馬家的家仆在船塢等著,就格外顯眼。
馬文才家的家世說起來並不算什麼極為清貴的人家,論富庶,更是無法跟祝家莊相比,但馬家從東晉時起後人就不停出仕,屬於《百家譜》上沿革有序、能夠傳承有度的人家,故而這樣的士族出身絕非祝家這種被“視為士族”的莊園主可以相比,也屬於聯姻中比較吃香的人家。
前世祝家願意答應馬家的親事, 就是看在馬家雖是中等士族,但是代代都能出仕為官,從未有過什麼紈絝子弟的緣故。莫小看這一點,多少士族養出一堆蛀蟲蠢物,從這上看,馬家至少家風是好的。
但馬文才家人丁太薄,和東南大族顧、虞這樣的人家比,整個家族的榮辱幾乎全係與嫡係一身,隻要有一點差池,整個馬家不是斷了傳承就是要被除士,更何況在朝廷中能站住腳,有時候全靠親族互相扶持,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馬家這樣的情況,在地方上能安穩治理這麼多年,就已經屬於士族中少有的實乾派了。
原本即便是年節時候,吳興城裡見到馬家派了這麼多人也不會一旦動靜都沒有,可惜沈家最近和馬家似乎出了什麼不痛快,今年過年都沒上門送節禮不說,更是在各種場合給太守馬驊甩臉色,沈家在吳興是跺跺腳震三震的豪族,許多人的態度也就微妙起來,加上馬驊擔心兒子的安危,今年過年都是閉門謝客,知道消息的就更是不多。
導致的結果便是,祝英樓在領著妹妹下船的時候,看著船塢上稀稀拉拉十幾個馬家的家人,淡淡地對妹妹丟了句:“看來馬家在吳興,也不過如此。”
家中唯一的嫡子受傷回來,兩個管事領著十幾個人來接,在尋常百姓看來已經是好大的排場,看在祝英樓眼裡,也就跟破落的次等士族差不多了。
祝英台聽著這話就一驚,下意識扭頭去看馬文才,她知道馬文才心高氣傲,要聽到祝英樓這話,非氣死不可。
還好馬文才正在和為首的年長管事寒暄,沒注意到這邊,有些埋怨地拉了下自家哥哥的衣袖:“又不是人人都跟咱們家似的養著上千個人,一出門呼啦啦一片,你也未免太苛求了。”
“還好有輛馬車,他家要弄幾輛驢車來,我更看不上了。”
祝英樓仿佛聽不出妹妹的埋怨,隻自顧自的繼續笑言。
就站在兄妹兩人身後的梁山伯權當什麼都沒聽見,隻看著前方的船塢。
這邊馬文才問清楚了家中的情況,尤其是沈家和父親果真按照他信中所希望的有了“矛盾”,心中更是鬆了不少,連身上的傷都好像輕了幾分,一切發展的太近乎人意了!
於是臉上帶笑的馬文才和家中管事吩咐了幾句什麼,就回過身來招呼船上的同伴們。
當祝英樓聽到馬文才極力邀請一行同伴去他家住上幾天,修整一番,奇異的沉默了一下,既沒有答應,也沒有說不好。
他一路將馬文才送回來,又是買奴仆,又是備下大船,雖說是順路,於情於理,馬家都是要感謝一番的,隻是他妹妹……
祝英樓看了眼滿臉興奮期待的祝英台,又看了眼受傷又舟車勞頓後麵容蒼白但不失俊逸的馬文才,也不知在想些什麼,約莫半晌後,才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叨擾了。”
“太好了!”
祝英台高興地擊掌。
她一定要認好去馬文才家的路,以後出了什麼事才好投奔!
“多謝英樓兄賞臉,家中已經備下了宴席,家母也早早已經派人準備好了院落。”馬文才也一臉喜悅,“如果諸位不願住在太守府裡,太守府旁就有一處彆院,是在下家中置辦下的產業,平日裡經常打掃,也有下人,諸位可以暫時在彆院歇息。”
“如此甚好。”
祝英樓心中擔心的,不過是馬家因為他上門而對妹妹與馬文才的親事太過篤定,這親事兩家長輩都還在接觸階段,祝家女兒不愁嫁,祝英樓還想觀望觀望,聽說不必住在一起,自然覺得最好。
兩個小輩都不知道家裡已經到談婚論嫁階段,一路有說有笑的往太守府而去,馬文才在吳興生活了許多年,隨手或和梁山伯指指點點吳興的人情風貌,或與祝英樓談談吳興的奇聞異事,一派地主風範。
隻是祝英樓已經來過吳興不少次,興趣不是很大;而梁山伯雖素來穩重,但對見馬家的父母並上門做客還是有些太過慎重,這和之前跟著祝英樓借宿友家彆院不同,他是不必見客的,所以一路都在擔憂自己是不是穿的太隨便,對方是士族出身,會不會不願馬文才和寒門子弟交友等等問題,一顆心七上八下,哪裡能如之前那般和馬文才談笑自如!
然而馬文才卻另有安排,到了快見到太守府的地方,車馬卻突然一拐,拐進了一處坊門前,坊中又奔出來幾個下人,這次都是女仆。
“郎君,彆院裡已經準備好熱水和乾淨的房舍了。”
一個較為穩重的中年女子向眾人見禮。
見祝英台滿臉莫名其妙,馬文才方才笑著解釋:“我們一路都在趕路,滿身風塵,不瞞諸位,家母愛操心,所以我先吩咐了管事,在彆院裡準備了熱水和房舍,我們可洗漱一番,洗去疲憊之氣,說實話,我有點怕家母一見了我就抱頭痛哭,或是斥責怒罵我沒照顧好自己……那個……”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揉了揉鼻子,到這個時候,方才讓人感覺到他還是個十幾歲的少年。
祝英台噗嗤一笑,祝英樓也不覺得意外,唯有梁山伯一臉如釋重負,他路上擔心的問題,竟就這麼自然而然的被馬文才考慮到了!
諸人都很滿意馬文才的這個安排,自然應邀而至,馬家雖然沒有祝家勢大,但幾百年傳承也不是普通士族能比的,管家和下人的效率都極快,他們入了彆院,進了安排好的屋舍,一應浴桶、澡豆和伺候的下人都已經準備好了,祝英台和祝英樓兄妹自己帶了下人自然不必用馬家的,難得梁山伯也沒推辭下人的伺候,細細沐浴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