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送尊師。”
孔廟前人群散去。
廟旁東側的孔宅裡,孔襄還在叫囂不平,孔鮒終究忍無可忍。
“砰!”
徒手拍塌一張幾案!
孔子能仗劍周遊列國,孔子八世孫孔鮒也尚還武德充沛。
“當時場景,難不成你還想和仙使爭辯?!數萬雙眼睛之下,屆時即便仙使真如叔孫通所言‘性仁善’,始皇帝也會為維護仙使威嚴,而夷了孔家三族!”
孔襄到底還是受過教育的孔家人,沒再說出進士科‘《經學》一部,儒學獨占半部’這樣的蠢話。
隻是憤憤不平:“那叔孫通就是一個毫無傲骨,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小人!他十日前不是才遊學歸來,或許就去過鹹陽宮,事先探聽到隱秘也說不定。”
“那文通君本應是封給大兄的,卻叫他叔孫通搶去了……”
“閉嘴!”不說起文通君還罷,一旦說起,孔鮒就要氣血逆流!
“你隻知道文通君原本是應該封給我的,那你可知詔書顯然早就在仙使身上,若無昨日生變,那個封詔確實應當是落在為兄身上!”
如今在私下,孔鮒到底是不再隱忍克製:“若非你貿然行事,都不曾知會我一聲,會有昨日之事,又會有今日之果?!”
“你還說叔孫通,今日若非他靈機應變,截斷了仙使已到嘴邊的叱罵,一旦再現昨日那般辛辣的辱罵,孔門將陷入萬劫不複!”
“叔孫通確實見風使舵,但他也確實救了吾等、救了孔門。否則哪怕孟、荀兩門式微,也未必扶不起一麵旗幟來。”
“至少,叔孫通還是孔門門生。”
哪怕詔封叔孫通,就相當於孔氏族人喪失聖人餘輝蔭庇,變成尋常士人。但至少沒讓事情陷入最壞的地步,孔氏族人也未遭屠戮。
仙使是真有無上神通的真仙使,他們就算是儒門至聖孔子的八世孫又如何?
難道在始皇帝,在天下千萬黔首心中,還能比仙使更重要?
“今日之果,也是為兄最初致歉時不夠赤誠所致。”
孔鮒正因自知緣由,才更加悔恨。
“應當閉門思過者,哪裡是叔孫通呢,正該是你我二人啊。”
孔鮒隻覺了無生趣
:“自此以後,你便同我在闕裡守廟隱居,不得踏出裡門一步。”
孔襄猶自不願,“孔門儒生被叔孫通帶入鹹陽了,我等正該開壇講學,再收門徒……”
“砰!”
孔鮒又一掌,劈斷了身側的一條憑幾。
“仙使果如叔孫通所言,不曾追究二十儒生身後是否有主使者,雖你確實不是元凶,卻也有知情放縱之嫌。”
“為兄多番隱忍將你護住,你不謹小慎微、深居簡出,卻還張揚郡縣?哪日有人看你不慣,都不必入鹹陽去告你,縣中都會將你拘拿!”
“鬨得大了,終於叫始皇帝株連,夷了孔氏三族?!”
孔鮒此時將事情掰碎了講給孔襄聽,就怕他麵服心不服,來日惹出事來。
“就算你自己不惜命,也要為至親和孔氏族人性命,孔氏香火傳承考慮一二罷!”
孔襄此時是徹底明白自己究竟闖了多大的禍,愧疚、悔恨、羞恥,又瑟縮地應下:“聽大兄之言,我以後一定不再外出惹事。”
“你想外出也不能了,為兄會看住你的。”
孔鮒心如死灰,道:“為兄會日日帶著你在闕裡閉門思過,研學先師著作。”
後來孔鮒果然帶著其弟孔襄,在孔廟旁守廟隱居,終生不曾出過魯縣。
此乃後話了。
而眼下叔孫通遵仙使之令,召集了願意跟他入鹹陽的儒生,又經過考校選拔。
最終成行,離開魯縣趕赴鹹陽,身後也跟了三百儒生。
至於‘儒者不入秦’?如今天下一統,又正逢巨變之初,如何能同諸侯並列時相提並論?
……
鹹陽,章台宮。
朝議散後,幾員心腹上卿及侯爵留下議事,議到將近日跌時分。
有仙使剛新派一個吏員坐神獸送回的信件,被呈遞進來。
嬴政拆開密信,讀完足有五頁的內容。
沉默半晌。
在王綰等人心生疑惑時,將信紙傳閱下去。
殿中眾位上卿湊在一起看完信,卻是無人開口。
半晌無聲。
最終,還是李斯不由疑惑開口:“你們說,仙使究竟是單純,還是聰敏?”
半晌無人應答,可見難以抉擇。
最終,馮劫:“二者相衝嗎?”
就不能又單純又聰敏?
關於仙使又單又聰敏的話題,未能進行下去。
隗狀換了個話題,讚道:“仙使此舉,竟一力破了科舉取士中,百家學說敵我難容的困局。”
“結束百家爭鳴,使百聖歸秦化為‘秦學’,亦是深遠之大計啊。”
但仙使在信中卻是輕描淡寫,直道‘始皇陛下先見之明’。
雖確實如此,但仙使本人何嘗不是亦有遠見卓識呢?可本人卻隻當尋常,不以為意。
王綰又一次感歎:“仙使所在國度,真是令人向往啊。”
李斯想到仙使信中所言‘漢家儒宗’叔孫通,不知又是何等人傑。
但為何,仙使建議給叔孫通配上博士劉季呢?恐是兩人在原本曆史上,有何淵源了。
李斯看向上首的陛下。
既然陛下對他已經恢複信重,他就好想知道仙使究竟是如何預言他李斯的了……
會是‘法家亞聖/後聖’一類的稱呼嗎?會否也名傳千年不朽呢?
“廷尉有話要說?”李斯看過來卻沉吟不語,嬴政因而出言問道。
即使是出神被抓包,李斯也不是會慌亂的人。
思維之敏捷,當即道:“臣之長子由,前往淮陰接韓王孫信及其母,今日正是信中抵達鹹陽之期。”
嬴政疑惑:“此事朕早已知曉,有何問題?”
李斯麵不改色:“並無問題,臣早已令次子率隸臣妾收拾出宅邸,昨日又灑掃庭院,添置器物衣裳,送去菜蔬糧肉。
可讓韓王孫信母子二人一到鹹陽,就舒坦入住,以待陛下召見。”
“善。”嬴政讚道。
周邈離開鹹陽時,寄回的信中,都提到要接待照顧好兵仙崽韓信。
李斯安排周到,也能免去他來日嘮叨。
說起韓信,就想到張蒼:“廷尉,你同門師弟張蒼,可還未有音信?”
李斯:旨令才下發郡縣幾天,有沒有音信陛下心裡沒數嗎?
#李斯平等地嫌棄嫉妒每一個師弟#
但是恭謹回稟道:“未有音信。臣那師弟張蒼性情魯莽,又愛尋訪奇異,想來鮮少入城鎮,無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