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坐而論道(1 / 2)

金骨傳奇 木杉557 6402 字 8個月前

《金骨傳奇》全本免費閱讀

子昭止住牧尹責打謾罵羊井,率眾人下山返回西牧。據牧尹說殷都來的貴人已在牧中坐鎮指揮尋找子昭事宜,子昭好奇,這殷都來的貴人是何許人也,但牧尹不知其名。待到返回西牧,子昭一見此人便欣喜不已,正是從小與子昭、虎缶等人一起玩樂相交的好友,在殷都宮中擔任小臣的興汶,故稱小臣興,乃興方國國君興伯第三子。

子昭與興汶相談之下得知,虎缶返殷都向商王覆命後,將子昭在鹿邑等地遊曆,並將由野鄙小路趕赴河邑之事告訴太傅及子昭的一眾好友。太傅聞知子昭之事,頗為擔心子昭的安危,而一眾好友則大多擔心子昭在野鄙小邑無親無友,更乏解悶之物。正好興汶受王命有公事赴河邑,一眾好友便推興汶為代表為子昭帶來弓矢寶刀、珍玩玉貝,足足湊了一牛車玩物。又托宗尹子弗去子昭府上取了子昭常用的帽冠簪梳、衣物衿裘、餐具酒器等物,統共裝了滿滿兩牛車,由興汶押送帶來河邑,現下正放在河邑邑寮(邑長居住辦公的場所)中。

眼見子昭安然歸來,河邑與西牧眾人皆歡天喜地,暗自慶幸又逃過一劫。興汶一邊令牧正去殺羊宰牛,準備飯食,一邊與子昭相談。

子昭向興汶講述由野鄙小道赴河邑,而後又往北碭山尋找賢者甘盤的經曆,說完已拜入賢者門下求學之後,便向興汶詢問父王近況。談及殷都商王之事,興汶深色凝重,放低聲音說道:“自殿下離都以來,四方夷狄寇境連連,近日又有目方叛亂,大王每日忙於戎事,焦頭爛額。本欲抽調守衛殷都的中師中旅前去擊退目方之敵,然塚宰大人進言,三師戍守各方,目前殷都止這一旅戍守,若調去平亂,殷都中僅餘多子族(王族子弟組成的護衛軍)、多犬衛與多射衛(商王扈從軍,負責保衛商王、守衛王宮)守護,恐都中空虛。貴胄眾臣商議之後,決定從戰事稍緩的西土調回一旅,再登方國之師和河西兆各邑邑兵,湊足三旅後再行征討目方寇邊之敵,可保必勝無虞。”

興汶端起瓷碗,輕呷一口溫潤乳酪,接著道:“九日前虎缶已奉王命前去西土翦邑,持節調動左師左旅返殷都。算算路程時日,再過幾日也該到河邑了。兵事一起,糧粟俱缺,我是五日前奉王命赴河邑征集糧草邑兵的。殿下也知,現下各處邑長、各族族長為少出糧粟兵眾,皆隱瞞人口丁壯之數。這幾日也是借著尋找殿下之機,探一探如河邑這般大邑到底能榨出多少壯丁。”興汶說罷,麵浮得色,微微一笑。

子昭心想,左師左旅雖不及目前留守殷都的中師中旅精銳,但自己隨父王閱旅(閱兵)時也得見其陣容,算得上王師中凶悍能戰之旅。至於各方國之師,既未聞聽,也不曾見過,於是問興汶:“不知父王欲登何方之師?”

興汶答道:“邊鄙方國,自顧且不暇,近畿方國,大多外強中乾。就拿我興方之師來說,自從九年前隨王師與羌方交戰於野,丁壯死傷大半,車馬喪失殆儘,元氣至今未複,我長兄、次兄亦戰歿於此役。”說到此處,興汶略顯哀傷,略頓一頓接著說道:“至於杞、倉、垂、先、基等國,與興方類似,皆因連年征戰或夷狄入侵,喪失元氣,盔甲乾戈、旌幟車馬樣樣俱缺。就算強征老幼,湊足人數,最多每方也就拚出二大行(商代軍事單位,一大行數百至一千人)老弱之師。如今國力尚存者,虎、周、丹、微、歸等方,路途遙遠,登其旅必然勞師遠征,得不償失。近畿能登其旅者唯攸、林兩方。”

興汶提到林方國,子昭頓時想起一人,便是林方伯嫡長子,好友林篤,忙問道:“不知林篤近況如何?”

興汶笑道:“說起林篤,原來一眾好友皆以為其最不成器,即便調戲女萬(女性樂師)佳人,也是麵紅耳赤、赧顏汗下。但不想我等眾人之中,如今林篤最為威武拔萃。因林方伯貴體抱恙,此番由林篤任亞旅(一旅之長,軍隊高級指揮官),率林旅隨王師出征,抵禦目方。”說到此處,興汶略顯興奮:“他日各方大軍雲集,共同討伐目方,虎方也是要出兵的,說不得虎缶便能統軍帶領虎旅出征了。到時我求父伯征我興方之師,怎麼也湊出三大行,作成一旅,由我任亞旅率軍出征。”

子昭心中有些嫉妒,暗道:若非你的長兄次兄皆戰死沙場,也輪不到你率軍出征。然而,嘴上卻說道:“統帥大軍,征伐仇寇,想想便覺威風八麵,令人神往。”

興汶談興正濃,繼續說道:“殿下說起統帥大軍,倒有一事,不得不言。在我離殷都之日,此次出征的統軍之帥尚且爭執不下。太師、太傅、宗尹以亞旅(高級軍事長官,常任一旅指揮官)望乘能征慣戰,由其任師氏(師的指揮官,統帥數旅之軍)統兵最適合不過。而塚宰(宰相)、多尹(宰輔)、太史(史官之首,主要負責進諫君王、監察百官)和一眾卿士(高級行政官員)則以為攸侯由(攸國國君,被商王封為侯)德高位重、素有威名,欲以其為帥統軍。大王傾向望乘,但大半朝臣推薦攸侯,難做決定,隻得刻辭占卜,求問祖宗。大王決定親自貞卜,故我離殷都之時,大王正在齋戒。“

子昭心想:攸國乃內服封國(商族人受封所建方國)中國力較強者,朝臣們大多希望攸侯由統軍,十有八九是想借助攸國國力。不知這次攸侯肯拿出多少攸國的士卒車馬、兵器甲胄,來為國分憂了。

此時,興汶興致勃勃地談起自子昭離開殷都以來,都中貴胄子弟們的軼聞趣事。年輕的杞侯凡與丹伯之子丹褒酒後因爭奪佳人大打出手,雙雙墜入池中,幸虧從人撈得及時。子昭庶兄子時與攸侯嫡長子攸喜比弓術,二人弓術不相伯仲,連射三十箭仍然不分勝負。各不示弱之下,雙方決定比賽速度,先飲一斛(hú)酒,酒儘方能開弓。最終,子時憑借鯨吞之能以微弱優勢獲勝,贏了二十朋貝。還有,周方伯姬隃之子,姬非,西鄙鄉音頗重,平日沉默寡言,但一見醇酒美食、妙萬佳人,便連聲不絕隻道“嘹咋咧”。興汶口舌便給,繪聲繪色的講述之下,使得子昭猶如身臨其境,說到姬非時,模仿其口頭禪,活靈活現,仿佛姬非本尊便在眼前,惹得子昭開懷大笑。

子昭笑罷,心想往昔與自己一同玩耍胡鬨的這一眾玩伴,不是擔任小臣、貞人、史官,便是如林篤那樣統領軍隊出征,總能為家國出力,替父王分憂。隻有自己還在這山野之地求學問道,時不時被父王從百裡之外派人傳王命責罵。想到此處,心中不免黯然神傷。

子昭與興汶談笑風生,不一會兒肥牛嫩羊、鮮魚臘豕,如流水般送上案幾,二人在西牧美美享用小食。食罷,興汶要乘坐其華麗戎車返回河邑,繼續指揮征糧登兵事宜,邀請子昭乘車一同返回河邑羈所。但子昭牢記父親王命,不敢公然乘車馳馬。而河邑距西牧還有三十餘裡路程,徒步行走怕要摸黑走路。子昭這幾日在山路上行走,早已疲憊不堪,不願再連夜趕路,便辭彆興汶,在西牧中住下。

次日,用過大食,子昭攜鬼殳與羊井二人,緩緩步行赴河邑,午時抵達河邑羈所,休息片刻,洗漱以去風塵。將近小食之時,子昭正在思量求賢問道之事,甘盤帶著攸幾風塵仆仆地來到了河邑羈所。

二人行過師徒之禮後,甘盤說明來意。雖然甘盤生性灑脫,不畏權貴,但其受商王知遇之恩,感恩戴德。既然今有王命,令甘盤教授子昭,必鞠躬儘瘁、傾囊相授。說到此處,甘盤還向北邊殷都方向拜上一拜。子昭眼見遇上嚴師,不禁頭大如鬥,想起在殷都學習之時,被太傅少傅等一眾師傅半逼半求,咬牙苦學的過往。

甘盤令羈正將羈所最大的堂屋騰出,作為教室。關緊門戶,令攸幾與鬼殳守好門戶,休教閒雜人等打擾學習。甘盤見學前的動員和準備工作已畢,便開始了正式的教學。

甘盤與子昭正對而坐,對子昭說:“子既為太子,當學治國安邦,使天下太平大治之道。”

子昭見招拆招,問:“請問師傅,如何使天下太平?”

甘盤說:“欲使天下太平,必先知何為天下太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