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老戍激戰(1 / 2)

金骨傳奇 木杉557 4874 字 8個月前

《金骨傳奇》全本免費閱讀

此時,敵軍主帥發現了正在快速接近的左旅方陣,又有一彪騎士從樹林另一側躍馬衝出,這三百多騎士衝到距離左旅右翼的右大行不足百步時,依次放緩馬速開弓放箭,飛矢直入右大行陣中,但皆失準,難有中的。待敵騎衝至距右大行五十步時,紛紛駐馬引弓瞄準放箭。右大行中射手亦發矢還擊,不過右大行僅有射手三十餘人,對射之下顯然不敵對方三百餘騎之箭矢密集。右大行陣中不斷有士卒中箭,敵騎中顯有善射之士,接連有飛矢射中戎車戰馬,馬嘶鳴倒地,四乘戎車因而失去戰力。

望乘見狀,心知自己長久以來的擔心是對的,全軍追逐四千餘敵軍兩日,敵人在此地的以逸待勞之師張網多時,就是在等己方這疲弊之師自投羅網。簡單判斷形勢之後,望乘咬牙下令:旅尹率領旗鼓號角,指揮中大行和左大行向前,側擊從林中衝出的那支敵軍生力軍,自己率領扈從共三乘戰車,百餘衛卒,外加身邊用來傳令偵查的多馬和斥候共三十餘騎,離陣向敵人騎兵衝去。

虎缶見狀,大喝一聲,令馭者鄧斛駕車跟隨望乘而去,車後十一名仆眾也呼喊著揮舞棍棒緊隨。

敵軍三百餘騎,皆是不著盔甲,隻持弓矢的輕騎,主要以靈活迅疾見長,依靠弓矢遠程殺傷對方。自然不敢與盔甲鮮明、氣勢洶洶衝來的四輛戰車和其後的百餘名精銳戈士近戰,更兼旁邊還有三十餘騎迂回而來。

隻聽得這一彪敵騎中傳來短促的幾聲號角,三百餘騎紛紛撥轉馬頭飛馳而去。其中有幾名弓馬嫻熟者,還不斷扭身回射箭矢,隻不過駿馬飛馳顛簸之下,所射箭矢皆無準頭。

子昭贈予虎缶的兕(sì,板角野牛)首此時大發其威,虎缶引弓搭箭,待戎車徐徐穩行之時不斷發矢,最後乾脆下令鄧斛將車停穩,細細瞄準射之。待敵騎跑出射程之前,虎缶便已射中三馬一人。隻是墜馬之敵起身踉踉蹌蹌爬上其餘敵騎的馬背逃走,隻有那背中一箭的敵人躺在地上不再動彈了。

望乘繼續率領扈從戰車和多馬掩護左旅右大行的右翼,並下令將多馬中的四匹戰馬交與右大行,代替右大行中被射死的戰馬,四乘戰車得以恢複戰力。

虎缶這時方有空閒仔細眺望,看清從林中衝出的那支敵軍生力軍陣中所立大旗,不是繪有大眼的青色旗幟,而是將一皿、一田、一虎繪在一起,旗麵略顯擁擠的淡黃大旗。這旗號虎缶再熟悉不過,乃是與虎方相互攻伐,積有世仇的盧方(在今河南省盧氏縣)旗幟。虎缶連忙扯著嗓子對望乘喊道:“亞旅所憂,果然不錯,此乃盧方之敵。”

擊退襲擾的敵騎後,左旅軍陣得以繼續向前,直撲林中衝出的盧方軍陣而去。此時,盧旅已經從側方突入攸、林二旅右翼,二旅陣型本因追擊而散亂,兼之士卒疲憊,瞬間便陷入了兩麵交戰的困境,損失頗大。幸而左旅中大行和左大行及時趕到,側擊盧旅,使得盧旅不得不停止進攻攸旅,匆忙調轉陣型正麵迎擊左旅,雙方頓時陷入苦戰之中。

左旅右大行也已整頓陣容,準備給予陷入鏖戰的盧旅以致命一擊。這時,本已遁走的三百餘騎複又從林中殺出,其後還跟著四乘戎車,二百餘士卒,士皆盔明甲亮,孔武有力,顯是敵軍精銳。虎缶心中揣測,定是敵方主帥見這三百餘騎阻我不住,親率扈從督著三百遊騎而來,此番意在阻滯我左旅擊其盧旅之陣。

虎缶心中不禁回想起幼時父親虎侯所講述的,虎方與盧方的恩怨糾葛。盧氏乃舜帝後裔一支,媯(guī)姓,而虎氏先祖乃是舜帝重臣“八元”之一伯虎,故以虎為氏。以此推之,虎方與盧方原有君臣之義,隻是這些皆是上古舜帝時的故事,距大商年代久遠。虎、盧二方國毗鄰而居,數十代人以來因為土地、山林、河流之爭,以至到底要不要臣服於大商,漸生衝突齟齬,以致相互攻殺成為常態,故而現今的虎方與盧方已成仇眥。

虎缶正沉浸在對父親的回憶中,思緒被望乘大聲呼喝的下令之聲打斷。虎缶舉目凝神,眼見數百敵騎與戎車轉瞬間衝至三百餘步的近前,手忙腳亂的再打開一隻箭袋,取箭搭於弓弦之上。

執弓矢在手,虎缶心中稍稍安定,哪知隨著望乘的又一聲呼喝,本方的三乘戰車和百餘名精銳戈士向敵人迎麵衝去,虎缶身體搖晃,趕忙降低身體重心,右臂靠在車輿右側的大盾之上。須臾之間,雙方戎車接近,虎缶稍探身軀,在戎車的顛簸之中引弓發箭,而後取箭搭弦,引弓再發,如此反複三次,雙方戎車便已錯轂相交。此時,雙方車上的甲士持長戈橫掃攔截,虎缶車左的虎負老當益壯,操戈狂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