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曰草廬,並非真的由茅草搭建,否則早被日以繼夜的大風掀了屋頂去。它同鎮上一眾建築無二,由生土夯成,金黃的牆體從遠處看幾乎要與黃沙融為一體。
平涼城位處邊陲,常年受風沙侵害,又遭戰火突襲,年輕勞力不是從了軍就是攜家逃離,城中隻剩些老弱病殘,守著日升月落,等待和殘破的房子一起被掩埋在黃沙之下。
兩年前此處來了位身著絲綢衣裳的小貴人,將離無名河最近的一處空屋打掃乾淨,正堂中央掛一副丹青,屋內整齊擺放幾張破舊矮桌,另尋一塊木板工整寫上“草廬”二字,掛牌辦起了學堂,將鎮上的孩童聚在一處,免費教他們識字念書。
除此之外,每隔一段時間還會帶著城裡腿腳靈便的人,拉兩車甘草或用沙棗釀成的酒醋果醬,去城郊和約定好的西行商隊交換糧食衣物。
頹敗的小城自此重煥生機。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①”
草廬中,十來個粗布麻衫的垂髫席地而坐,齊聲誦道。
眉目清秀的年輕先生仿著老學究的模樣背手而立,目光環視一周,落在西牆邊空著的座位上。停頓片刻恢複神色問道:“誰來講講'知過必改,得能莫忘②。'所言何意啊?”
問題一出底下有撓頭苦思的,有麵麵相覷的,有竊竊私語的。良久,空座位後方傳來一個怯懦的聲音:“知過必改是知道自己有過錯,一定要改正。得莫能忘是,是......”聲音越來越小,答題之人頭垂得也越來越低。
“成穀很棒啊!前半句解釋的極為工整!”
那孩子聞言重新抬起頭,在先生投來的讚許笑容中羞澀地撓了撓耳根。
“至於得能莫忘,”先生解釋道:“意思是得到的知識不要遺忘,也可以理解為遇到適合自己乾的事情時,不要放棄......”
正講著,缺席的小武氣喘籲籲從外麵闖進來,頭發蓬亂,臉色蒼白,目光迅速鎖定在站著的人身上,雙眼噙淚喚道:“念念姐姐......”
緊接著又甩了甩頭,重新開口:“先生,奶奶她,她不行了!”
這位平涼城的貴人,孩子們口中的先生,男裝之下,實是個身量芊芊的嬌俏女子。
安置了孩子們,念念跟著小武回到家中。
炕上躺著一位六旬婦人,佝僂著身體,古樹般的皮膚已不見血色,一雙眼睛混沌而疲倦,止不住打顫。見她進門,嘴唇翕張,努力擠出聲音:“念......”
念念側坐在炕邊,緊握著老人的手,附耳過去,努力將斷斷續續的字眼拚成一句話:“我大限已至,可憐小武無可托付,你是個好孩子,煩請你帶小武去軍營找他爹爹。”
“我一定會的!您也要撐到我們回來啊!”念念強忍著哽咽應道。
勉強支撐的精神在聽到肯定回答後終於鬆懈下來,嘴裡輕輕喘著氣。老人沒有力氣再說話,也無力支撐逐漸塌陷的眼皮,緩緩閉上雙眼。
年僅十七歲的念念就這樣親眼看著一個生命走到終點,屋外狂風乍起,她呆呆地盯著門口,仿佛看到老人正拖著蹣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