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雖然在後世,很多人對諸葛瞻的評價都是虎父犬子,這個評價,其實已經算是相當中肯的了,
諸葛瞻雖然繼承了諸葛亮的爵位,甚至在父親的威名下仕途一片坦途,但其不管是在治政上的能力,還是在軍事上的眼光,都照其父親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或許正是因為諸葛亮的名聲太好,所有人都將希望寄托在了諸葛瞻的身上,導致他有些名過其實,
在政治能力上,他並沒有敏銳的發現黃皓弄權的惡劣影響,甚至還和樊建、黃皓二人一同治理國事,
而在軍事能力上,諸葛瞻認為薑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希望劉禪能夠削去薑維的兵權,
他說的不對嗎?
其實也不能算是不對,畢竟蜀漢國力的疲敝確實和薑維常年征戰脫不開關係,但是他壓根沒有想過,如果薑維不在了,換上了另一個以休養生息為主的將軍,難道蜀國的國力就能勝過魏國嗎?
絕對不可能!
那個時候的蜀漢,其實就是在以小博大,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就相當於一次又一次的加碼,這種時候,一旦休養生息,就等同於在賭桌上徹底認輸,再也沒有翻身的餘地!
這些舉措無疑都能證明諸葛瞻的能力並不儘如人意,
但即便如此,
李憂還是固執的覺得,諸葛瞻被養廢,諸葛亮必須要負主要責任!
理由其實很簡單,
諸葛亮曾經對自己的兒子有一句評價,叫做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意思就是諸葛瞻雖然聰慧,但太過早熟,恐怕不堪大用,
這句評價其實並沒有錯,
但真正的問題是,
諸葛瞻為什麼會這麼早熟!
李憂認為,諸葛亮終日忙於政務軍事,疏於教導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他漢丞相的威名太大,導致諸葛瞻認為自己身為諸葛亮的兒子就必須要強過所有同齡人,這樣才不會丟了父親的人,
可以說,儘管諸葛瞻衣食無憂,但他成長的過程也必然不會和“愉快”產生什麼關係,所有人包括他本人都將自己架的高高的,這必然會導致諸葛瞻越長越歪,
但現在則不同了,
去都不去政務廳的諸葛亮,定然會有很多的時間來陪伴自家兒子,由他親身教導,想必不會出現什麼紕漏,就算是有,李憂也可以儘快想辦法將他給掰過來,
“如此便好!”,
荀攸點了點頭,和郭嘉一樣選擇將這個話題岔過去,
隻見他扭頭看向賈詡問道,
“那來自荊州的好消息是什麼?”,
“哦!”,
聽到這話,賈詡點了點頭道,
“荊州方麵是雲長將軍傳來的消息!”,
“之前伯川不是一直讓我派遣死士在曹操的地盤探尋一個叫鄧艾的孩子嗎?”,
“我派出了大量死士,結果到頭來卻一無所獲,你猜怎麼著?”,
“讓雲長在荊州給找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