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
十一月四日
清晨,太陽緩緩升起,一抹陽光照耀在大地上,預示著新一天的到來。
洛陽
皇宮,通往未央宮的路上
百官如期的參與著早朝,而作為司徒、尚書令的王允走在最前方,意氣風發且一臉笑意的對著左右的官員說道。
“昨日接到消息,兗州刺史劉岱、後將軍袁術,驍騎校尉曹操、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等整整二十鎮諸侯,率領勤王大軍,已集合了有五十萬關東聯軍正在猛攻虎牢關!前日傳來消息說兗州刺史劉岱麾下大將宇文成都擊敗了那不可一世的呂布!
現如今趁著戰勝呂布的時機,攜大勝之勢正率軍強攻虎牢關,打的那西涼軍隻得嚴防死守,不出半個月,照著這樣的攻擊法,虎牢關必然會被攻破,到時董賊便隻有被擊殺一途,光複大漢指日可待啊!”
聽到這個消息的官員們紛紛互相開始彈冠相慶,腳步也都輕盈了許多。
但到了未央宮之內後,眾人一看一個標誌性的肥頭大耳的壯漢,腰中掛著寶劍,站在那裡,正是他們內心之中誰都希望死的人,同時也是他們最為害怕的人,大魔王董卓!
頓時全部都傻眼了,因為他們都看見了董卓此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見此,都紛紛噤若寒蟬,而且他們顯然是都沒有想到董卓居然會如此之快的回歸洛陽,包括王允、荀爽、楊彪等人在內都感覺到了一絲不妙的氣息。
畢竟作為一個政客,這三人的級彆是足夠的,稍微一想,便知道前線的戰事肯定是不利於董卓的,否則不會如此著急的回歸洛陽來,果然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正如他們所想。
“相信你們之中有不少人,消息都很靈通,想必你們也都知道了,所以咱家也不瞞著你們,沒有意義,實話告訴你們!那劉岱賊子的確是可恨,其麾下宇文成都的確是擊敗了我兒奉先!關外反賊的確勢大,如今已強攻虎牢關五日了,虎牢關最多可再堅持三日!一旦虎牢關被破,那這洛陽城保不住了,所以本相國決定遷往長安!”
“什麼?遷都?”
劉協、王允、楊彪、荀爽等人都紛紛大瞪著眼睛。
遷都可是國之大事,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豈是說遷就遷。
“相國大人,這遷都豈可……”
楊彪作為典型的洛陽世家,自然是舍不得在這裡的根基,直接出列阻止,但話還未說完,便被董卓直接斥責道。
“楊太常(楊彪),在這裡本相國明確的給爾等明說,這不是商議!而是命令!兩個時辰之後,陛下及朝中大臣務必全部都要到宮門口等候,跟隨咱家一起前往長安!”
“兩個時辰……兩個時辰怎麼夠啊?”
話音一落,大殿之上,頓時紛紛大驚失色,交頭接耳的互相說著,見到這種情形董卓知道不用點狠的那自然是不行的,於是直接說道。
。。。。。。。。。
“爾等休要多言!本相國已經考慮周全,讓華雄帶領兩萬大軍,將城中糧草、錢財全部帶走,你們家中財物,也不用操心,均由華雄一律押解著,前往長安!不僅僅是你們,城中所有百姓也都遷往長安,咱家要給那些反賊留一座空城!”
董卓說完,轉過身,一邊往外走,一邊繼續說。走到王允身邊之時,看著眼前並未提出反對意見的王允,還是有些喜歡的,心裡還覺得此人懂得進退,出於好心,似乎是給他一人所說一般。
但是董卓何許人也?膀大腰圓,肥頭大耳,那說話的聲音,自然是小不了的!
“王司徒,要記住!咱家隻給你們兩個時辰!兩個時辰之後,本相便會命令斷後的胡珍,放火!焚燒洛陽城!王司徒,你和朝中大臣可要抓緊時間呀!到時候若是還未見到的話,那之後陛下若是在此期間有個意外,你們這些朝中大臣的罪可就大了!”
早在回洛陽之前董卓便在路上,分兵駐守函穀關和潼關,這兩座險要之地,而守衛這兩關的自然是他最為信任的兩員大將,分彆是李傕和郭汜!
然後再讓呂布、張濟兩人提前率領大軍,開始將司州的百姓向長安、關中一帶遷移,作為一個能攪動漢末風雲的大魔王董卓,也是自然知道在這亂世之中,百姓非常重要,有了他們,軍隊才有保障。
董卓帶兵打仗多年,豈能不知這個道理?
很可惜,董卓的算盤打的的確是好,不過他卻是高估了自己麾下的西涼軍軍紀了,麵對洛陽這樣的花花世界,哪裡還能忍得住如此誘惑,而且他麾下的斷後將領胡珍,對於城內的世家可是沒有好臉色的。
已經在打算著待董卓走後,趁機教訓教訓這些平日裡看不起他的世家大族,之所以胡珍會這麼做到原因,除了是董卓下了命令之外,還因為胡珍乃是平民武將出生,之前在洛陽之內吃飯的時候,遭遇了這些人的冷嘲熱諷,一直懷恨在心,豈能不趁此機會報仇!
有這樣的心裡,其實也不能怪胡珍,畢竟漢末的世家豪強已經到了一個徹底尾大不掉的地步,在地方鄉裡橫行霸道,欺壓百姓日久,連帶著對於邊關大軍同樣看不起,所以才會造成了如今這個局麵。
而且胡珍自己還覺得,主公董卓已經對他們做了很大讓步,甚至是妥協,但這些世家始終不認可他們,認為他們是粗鄙武夫。
沒有他們這些武夫在邊關拚殺,哪來的太平!
若是他們如果有足夠的糧草,誰又願意去搶劫呢?這些世家一個個都富得流油,邊關將士卻經常食不果腹,衣難禦寒,沒有戰死在沙場之上,反倒是凍餓死在了邊關!
所以這洛陽城中的世家門閥就首先遭遇了大難!
而這一點,作為穿越者、且熟知曆史的劉岱自然是猜的到的,對於這些人雖然他救不了,但能救下一部分的文獻書籍還是可以的,要知道曆史上蔡邕就有很多藏書便是毀於這場洛陽大火之中,很是可惜,這是一定得救的,更何況洛陽城內還有一個張姓世家,乃是他妻子的娘家,自然是不能見死不救的,不然到時候回去了怕是不好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