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規定,朱瞻均就可以理所應當的發種子了。
嘗了一年甜頭的軍戶,自然會樂嗬嗬的接受,就算不接受,強行命令,軍戶們也必須執行。
這就是軍戶的好處。
而且大明軍戶覆蓋全國,隻要這些軍戶們將高產糧食種植開。普通百姓看到了,肯定會心生好奇,並且打聽其中的緣由。
有軍戶這個例子,再加上他們的推廣,老百姓們就會相信默認這個規則。
有句話說的,官府說百遍,不如八婆傳一遍。
道理就是這個道理。
而且更重要的是,隨著高產種子在軍戶中推廣開,這些軍戶的命運和未來,就掌握在了朱瞻均的手中。
以糧掌軍,以軍入民,以民控官。
按照朱瞻均的想法,隻要計劃順利,十年左右,這個天下就會握在他的手中。
當然了,朱瞻均也明白,天下不缺聰明人。
知道他種子特性之後,稍微有點腦子,都能猜測到以後的結果。
朱瞻均和老朱商量了一下,決定先從這些傷殘沒有生產能力的軍戶下手。
來個溫水煮青蛙,一點一點的滲透到軍戶體係中。
就算有人發現了,他也可以表示這是在為朝廷著想。
這些傷殘的士兵,為大明流血犧牲,結果日子卻過得如此艱苦,他看不下去,幫幫忙為大明朝廷解憂排難,難道不行嗎?
朱瞻均和老朱的計劃中,初期隻把種子交給傷殘的軍戶,而且還是要加入老兵商會的軍戶。
一年兩年下來,其他軍戶看到都是辛辛苦苦生產一年,結果人家交了一半糧食,倉庫還堆等滿滿的,自家反而差點餓死,心裡肯定會不平衡。
不平衡之下,他們隻有兩種選擇。
第一,如這些傷殘軍戶一樣,加入朱瞻均創立的老兵商會,從商會裡獲取拿到高產種子的機會。
第二,讓朝廷下命令,讓朱瞻均給他們提供高產糧食。
可,這可能嗎?
就算朝廷下命令,朱瞻均可以用產量不足,隻能提供這些傷殘軍戶的種子為借口拒絕。
他說沒有,人家能拿他怎麼辦?
朝廷要是敢強動手,那些受了恩惠的老兵商會的軍戶們,可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他們是傷殘了不假,可不代表著他們的兄弟叔伯,也跟他們一樣。
大明可是規定了,一人從軍全家是軍戶。
人可是世間最護食的動物,隻要敢斷了他的食物,絕了全家的希望,人可是真的什麼瘋狂事都能做出來。
當然了,這個計劃也不是沒有缺陷,那就是老爺子這個皇帝直接下場。
亦或者是衛所軍官,命令這些人交出糧食或者是種糧。
老爺子這兩天的表現,朱瞻均覺得,老爺子親自下場的可能性非常小。
甚至還有可能,會默許他的行為,讓朱瞻均加大自身的力量和威望,從而達到老爺子心目中計劃的地步。
畢竟立老二為太孫,老爺子就算是一國皇帝,想要達成這個目的,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他為這件事努力,身為主角的朱瞻均,自然也不能乾閒著。
而衛所軍官那邊,朱瞻均也已經有了大概的對策。
以高產糧食試驗種植為理由,把這些加入商會的軍戶們劃出來,脫離那些衛所軍官的管理。
就算是不脫離,衛所軍官也沒有命令權,更不得以各種理由增派糧稅,或者拿走種糧。
朱瞻均甚至還有想法,將來這些加入商會的軍戶交的糧稅,將由老兵商會替朝廷征收,然後統一交給朝廷。
沒有了老爺子的參與,以及衛所軍官的掣肘。
文武大臣們隻能乾瞪著眼,看著朱瞻均一步一步,將大明軍戶和天下百姓掌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