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牛轉水車(1 / 2)

早在開荒的時候,把仙女河水引水入渠,已經在桃源村的規劃內了,他們也是這麼身體力行地做的。實際運用的時候還是有些力有不逮,主因就是河堤與荒地(不,現在應該說是田地了)之間的高低差著實不小。

各種辦法都試了,減小高低差先挖地溝,再用人力踩踏水車,把水引上地麵,可是引上來的水還是很有限,彆說綿延到三五裡外了,就是靠近河邊的農田灌溉成水田,還得靠漢子們日夜不歇地踩水車才能勉強實現,可實在是耽誤事兒!

於是,改良水車就成了頭號難題,嫣然動用自己的資源,把能找到的資料都挖了一遍,可無奈統子遲遲不出現,某寶的其他區域仍是關閉中,而她曾購買過的書籍和訂單中,都沒有相關資料,隻那套農書中寥寥幾筆,講述了稻田使用水車灌溉的原理,還有那本天工開物,於水車,講是講了,但兩張寥寥幾筆的草圖,一段有看沒有懂的描述,對他們來說,猶如天書。

最後的啟發還是來自天工開物!因為嫣然想起,她曾經買過一套以天工開物為藍本的郵票。這套郵票共有好幾個分類其中就有灌溉,除了灌溉,還有造紙術,絲織,瓷器等係列。

含著激動的心情,她找到那個訂單,點開詳情,看到如下描述

天工開物的乃粒篇中,詳細記載了古人利用不同的動力,如水力、獸力、人力、機械等方式取水,以達成農作物灌溉的目的,使我們深刻了解了當時農民的工作辛勞與聰明才智。本套郵票擷取其中五種取水方式為主題繪製

(1)筒車引水以木為輪,下半部置於水中,在轉輪的周圍裝置許多圓筒,利用轉輪帶動圓筒裝水,將水傾入農田,筒車多半放在水流之處,借水力轉動。

(2)牛轉水車水車又名龍骨車,是農家引水器具。車以木為槽,長丈餘,中聯綴木板,於上端放輪軸以便回轉。用時斜置河畔,以牲畜(多為牛)或集合數人之力牽動,木板升起,激水上行,用以灌溉。

(3)踏車取水農家用的舊式引水灌田之車,以腳踏動。

(4)拔車汲水雙手扶住水車把手疾轉,牽動水車轉輪,抽水灌溉。

(5)杠杆提水井旁立柱,中置一橫竿為支點,一端係以繩索或竹竿連接水桶,另一端綁石頭等重物,利用杠杆原埋,使其互相上下取水,節省人力。

對著這五枚小小的郵票,老秦父子倆把所學的物理知識,絞儘腦汁扒拉了個遍,靠著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畫了好幾張草圖出來,拿去跟顧嬸子顧鐵匠一番探討,大家通力合作,做了個筒車模型出來,彆說,還真省力不小。

自覺能力有限的秦天柱和秦銘功成身退,他們不是那塊料,就交給顧嬸子繼續改進去了。

知難行易,知易行難!

對於沒有太多智商的人來說,知難行易!有人引導,隻要認真執行,他們就能事半功倍,就好比桃源村的漢子們!

而對於秦家幾人來說,則是知易行難!他們有太多的先進理念,但這幾個是思想上的巨人,卻也是行動上的矮子,要他們把知道的東西做出來,同樣不容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