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功德無量,人間再無餓殍!
朱棡無語的白了這些浙東夫子一眼。
朝中的官員體係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派係。
第一自然是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官員派係,這一派的風格就是以淮西武將為主要組成部分!
由於大部分淮西勳貴都是由農民出身,所以淮西勳貴其實本質上是地主。
淮西勳貴對於大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們可以說是大明能夠建立的主要決定性資本。
但是事分黑白,他們在建立大明的功勞上不可或缺。
可也是大明的毒瘤。
第二個派係就是浙東派係。
浙東派係的能量躲在文人士子之上體現,朝中諸多學士,文官,禦史大夫,幾乎都是浙東出身。
為代表性的就是宋濂,汪廣洋,楊憲,以及一個不太合群的劉伯溫。
大明初期二十年,幾乎都是這兩個派係的鬥智鬥勇。
所以這些浙東夫子看到徐達等人在朱元璋麵前憶舊,心裡難免不痛快。
並且,從骨子裡,這些浙東夫子就不太看得上朱元璋這個農民。
雖然這個現象在朱元璋得到傳國玉璽之後有所減輕,但是依舊擋不住這些個讀書人的牙酸。
這時候,前麵閒聊的朱元璋也喊道“晉王,過來!”
朱棡趕忙上前。
“父皇。”
朱元璋點了點頭。
“把洪薯好好跟你這些叔叔伯伯們講講。”朱元璋道。
朱棡點頭,那些淮西勳貴此時看著朱棡的眼神不太友善,不過朱棡也沒在意。
這些淮西勳貴說白了就是一群忠實的太子黨,對自己這個晉王不靠這麼近也是有道理的。
這是政治角度,不是個人感情。
“洪薯的原產地是咱們大明南邊的呂宋引進……。”
朱棡很是詳細在百官麵前再次介紹了一遍紅薯的來曆跟產量,種植條件等等。
漸漸地,就連那些淮西勳貴也逐漸聽得入神起來。
等到朱棡講的差不多,這些勳貴才紛紛驚醒,這種時候他們才明白,這洪薯為什麼這麼受關注。
“晉王殿下,這洪薯若是真的畝產數十石,那應該現在哪裡開始種植?”徐達問道。
“此事司農寺官員議過。”朱棡點頭,緩緩道“今年這十畝地的紅薯藤都先供應北地邊地的苦寒之地。”
十畝地的紅薯藤,自然不夠分給整個大明,所以適應種植的地方就出現了先後。
“紅薯藤?難道種植洪薯,不需要洪薯?”湯和也一臉驚駭的問道。
朱棡點頭道“這就是洪薯的神奇之處!”
說著,朱棡從旁邊太監端著的盤子裡找到一把鐮刀,拿著鐮刀走到地裡。
“種植紅薯,隻需要用少量的紅薯放在土窖之中續種,到了春季,用一節帶關節的紅薯藤,攏起土壟種植在裡麵……。”
淮西勳貴之中的勳貴們都有些驚呆了。
有人甚至是顫聲道“天哪,這簡直是神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