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山西定局,朱棡換礦(2 / 2)

莫不是要加稅?

幾個老人有些心裡發慌,手捏緊了麵前的拐杖。

北地種植的蓧麵產量比不上南方的水稻。能畝產兩石都是老天爺開眼。

而小麥雖然好一些,但小麥對土的要求高,在大同府一些好田,可以畝產三石以上。

雖然產量不高,可平心而論。

洪武朝的農稅,是自有史記載以來,最低的。

三十稅一。

不足百分之四。

這樣的稅率,哪朝哪代敢這麼乾?

這也是為什麼洪武朝窮,而且窮的底掉。

本來百姓就不多,稅收還是有史以來的最低,不開商稅,不開關稅。

朱棡自然沒有數落老朱的意思,畢竟老朱這麼乾,實實在在的是為了百姓好!商人地位低賤,民間行商不敢誆騙百姓。

在洪武朝,如果有人敢賣假貨和次等貨,百姓可以直接將其扭打去衙門告狀,隻要一經核實,商人所受責罰便是重刑。

說到這,朱棡就對老朱充滿了崇拜。【開水】

不是每個封建帝國都有朱元璋這樣的猛人來打破階級層次的。

阿三哥的種族製度存在了三千年,雅利安人作為戰勝者,將自己打下的領土舊民視作賤民。

過不斷的演變,最終演變成為了四個階級層次。

高種姓人地位尊崇,即便是觸犯法律,也不會交由當地政府處置,甚至不會受到刑罰。

低種姓人就是高種姓眼中的賤民,奴仆。

可少有人知道,即便是在華夏文明的曆史進程之中,也曾有過這樣的種族製。

那就是元世祖忽必烈所規定的四等。

分彆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其中,色目人包括西夏、回鶻、回回、畏兀兒人。

漢人則是自北宋時期黃河流域以北的漢人。

而南人,就是南宋治理下的漢民和少數民族。

這就是元朝的種族製度。

並且影響深遠。

但是在朱元璋這個猛人,徹底撕開了這所謂的種族製,將漢人重新抬到了主流上,並且朱元璋對少數民族從不歧視,一視同仁。

凡明土之中百姓,皆為大明子民。

這就是老朱的氣魄和格局。

這也是為什麼朱棡崇拜老朱的最主要原因。

言歸正傳,見眾人臉色有些變化,朱棡微微一笑,開口道“但本王欲要修建一條從大同府到蔚州的大路,需要征用一部分的土地和推倒一些樹木。”

“另外,我觀蔚州石灰山不少,朝廷想要煆燒石灰,用土地換取石灰山的所有權,諸位認為如何?”

好啊!

怎麼不少。

貧瘠的石灰山換土地,這事誰不願意啊。

鄉老們個個笑了起來。

這事誰不答應誰腦子有病。

似乎是為了感激朱棡的大恩大德,鄉老還附贈了十幾座窯洞,用於燒製石灰石。

山西礦產資源位居全國首位。

石灰岩,鐵礦,鋁土,銅礦,都是位居前列的。

而且還有一個最關鍵的東西。

煤!

這地方,就是個天然寶庫。

穿越者真要是想打天下,占領山西,就是夢幻般的開局

ps元種姓製度沒有確切根據,也沒有史料記載,都是野史寫的,這裡當做戲說,彆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