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商人感歎“咱們這回是趕了躺了,這些農具運到南方正好是秋收,壓根不愁賣啊。”
“是啊,如今大明的農具是供不應求,朝廷到處買鐵,也隻有這麼大同能買到這麼好的農具了。”
這也是商人們的吐槽,大明的軍政軍備耗費的鐵太多了,基本上全部的鐵都拿去鑄造兵器跟盔甲箭頭了,民間存鐵量極低,老百姓使用的農具多數是一些殘次品。
這其中也跟元朝的管製有關係。
元朝時期,南人百姓出現過一個村共用一把菜刀的事情,元朝對於刀械農具的管控,也是百姓們根本無法生存的一大原因!
不過在明朝並不禁止民間買賣農具,農具是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道具,也是首要道具,以朱元璋以農為本的治國理念,不給百姓農具那就是要老百姓雙手刨土,一年又刨的出幾粒糧食?
農具的價格在大同鋼廠這邊很低,遠低於中原腹地的價格,運送到中原,這個價格很可能翻幾番。
但是朱棡並沒有製止他們抬價,初期合適的抬價才能促使商人們源源不斷的進入大同府采購農具,這邊才有錢可掙。
周仁又道“今日除了開辦交易,還有兩件事,第一是為了外包鋼廠礦石運輸的項目。”
“第二則是向諸位商戶推薦咱們興國商會最新製造的‘行路者號’驢車。”
這裡用驢車,主要是因為商籍是賤籍,不能乘馬車,隻能乘坐驢車。
一聽是驢車,各家商號的人也都開始動心了。
還是那句話,商人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是不妨礙他的錢是香的。
有了錢,想買什麼東西都可以巧立名目去買。
天子不讓我們坐馬車,那我們就坐驢車不就行了?
一看到那新型驢車的減震裝置,商人們徹底坐不住了。
“娘勒個乖乖,這馬……這驢車是一點不顛啊!”
“好東西,老朽得買一台,老朽的腰背不好,這不弄個減震的,怕是沒幾年就顛散架了。”
“奇了,當真是奇了!”
坐在驢車上,商戶們是左看看,右看看,這驢車跑起來輕快的很,走到有起伏的道路上也是輕微的顛簸,絲毫沒有硬邦邦的板車那顛的人五臟六腑都要吐出來的感覺。
沒有減震的車那就是跟地麵實打實的碰,根本沒有半點緩和。
一般隻能通過放墊子來緩和顛簸,但說實話,效果微乎其微。
可如今,這個問題解決了。
周仁笑著將商戶們引下來,道“這行路者號目前隻有十幾台,但是後麵陸陸續續會源源不斷的製造出來。為了酬謝諸位的惠顧,興國商會特意推出活動。”
“前五十輛帶編號的行路者號為車行終身貴賓,可享受三年退換,過三年以舊換新的高級貴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