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給李世民舉薦顏真卿!(2 / 2)

“這個李輔國,和楊國忠比起來,半斤八兩,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亨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睛,“他怎麼敢的!”

“是不是你心腹太監?”李世民審視著李亨。

“回太宗皇帝陛下,正是,之前我們看到的那個太監就是他。”李亨不敢隱瞞。

蕭然的存在,李亨就知道自己隻能實話實說。

“看著就不像什麼好人!蕭然你說說!”李世民對此頗為不滿。

“李輔國樣貌奇醜無比,早年淨身入宮成為宦官,後因儘心侍奉太子李亨成為其心腹。”

“安史之亂爆發,李輔國因力勸太子李亨登基而逐漸開始掌握軍權,曆任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府儀同三司、知內侍省事等要職。”

“封郕國公,冷待晚年的李隆基,謀害建寧王李倓,誅殺張皇後和越王李係等一係列事件皆出自李輔國的手筆。”

“不久後,李亨駕崩,太子李豫即位,李輔國因擁戴之功更加囂張跋扈,擅權作福。”

“又是一個狗東西!”李世民對李亨也略帶不滿。

李亨最親近的太監,居然如此禍害,比李林甫還過分。

“這個李輔國,不僅設計陷害高力士,把高力士流放,還強令李隆基的親信官員陳玄禮致仕。李亨曾數次想看望重病中的李隆基也因李輔國的阻撓而未成行。”

聽到後麵李亨嚇的直接跪下了。

“朕知道李隆基對你苛刻,但是他是你的父親,百善孝為先,李亨你讓朕很失望!”李世民臉色也不好看。

“太宗皇帝陛下,我知道錯了!”李亨求饒服軟。

“李輔國大權在握,天下大事幾乎全決定於李輔國,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經他手然後才告知李亨。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動向,李輔國還專門派幾十人負責監督官員的一舉一動。對於不順從的官員加以嚴厲打擊,李輔國根據自己的好惡處治全國的訟案,並以皇意相標榜。地方上的節度使也是李輔國一手委派。”

“真是有本事啊!看起來比李林甫楊國忠還了得啊!”李世民冷冷的說道。

“李輔國權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見皇帝都須經過李輔國的安排,皇帝的詔書也需要李輔國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見。”

“對於李輔國的不法行為,宗室李峴多次舉報給李亨,然而在李輔國的操縱下,李亨卻把李峴貶出了京城。一手遮天的李輔國企圖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舉遭到了宰相蕭華的激烈反對,李輔國懷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麵前誣陷蕭華,並威逼皇帝用自己的親信元載取代了蕭華的相位,最終將蕭華逐出京城。”

李世民看李亨的眼神越來越不善了。

李世民發現這個李亨當上皇帝,好像和李隆基晚年也差不多,最大功績是平定了安史之亂。

但是李亨沒有禦駕親征,功勞是郭子儀李光弼這些武將的,說白了,還是大唐的底蘊。

“李輔國之所以為所欲為,還得益於與李亨的皇後張氏的勾結。張皇後與李輔國內外相應,控製政權,他們對不利於自己的人,無論是高官還是顯貴都是除之而後快。”

“李亨駕崩之後,輔佐新皇帝更過分了,之後新皇帝代宗忍無可忍,派人殺了李輔國。”

“這個狗東西!淩遲處死,誅九族!”李世民恨的牙癢癢。

“陛下之前看史書的時候,應該也發現了,大明的宦官也很厲害,臭名昭著。”

“對,這個朕記得。”

“大明宦官是大明皇帝為了對付文官集團的無奈手段,大明宦官依附皇權才能為非作歹,大明皇帝想殺宦官,其實很簡單。但是大唐的就不一樣了,大唐宦官更嚇人,有幾個宦官手握兵權,權傾朝野,皇帝都要看他們臉色,甚至還殺皇帝。”

李世民震驚不已,“這些人,真是不簡單啊!”

“李亨,朕給你個機會,以後朕會再來看,你要是和蕭然說的一樣,朕廢了你,你要是敢讓大唐倒退,李隆基就是前車之鑒。”李世民打算給李亨一個機會。

有李世民的震懾,李亨也就不敢荒廢朝政了。

“是,多謝太宗皇帝陛下,孫兒記住了!”李亨鬆了口氣,還是想當皇帝的。

差點被廢了。

“大唐宦官也是無奈之舉,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割據,軍閥混戰,皇帝能信任的就是宦官,大唐後麵的皇帝也不傻,知道宦官的危害,但是還是一如既往的重用宦官,隻能說明,其他人危害比宦官還大。”

李世民讚同的點點頭,“說到底還是看帝王能不能壓住,看帝王選人的眼光,李隆基的就不錯,高力士很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