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袁崇煥的行為,實在是不為朱元璋所喜的。
“是啊,魏忠賢此人,也不是一個軟弱的,雖然是個太監,但還是個有血性的漢子,為了打仗,魏忠賢曾經用自己的私產資助遼東戰事兵器馬匹等物品。所以袁崇煥這件事即便是袁崇煥在寧遠城給他修生祠,魏忠賢也沒有放過他在寧錦之戰中的怕死避戰之罪。”
“並且除了這件事情之外,魏忠賢也沒有因為毛文龍上書力保和他作對的東林黨人而處分他,這也是為什麼天啟朝後期關外局勢一直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原因。”
“後來魏忠賢也接連起用了一些人,哪怕這些人之中有不少都是和自己做對的家夥,但是隻要對方有能力,是一心為了朝廷的,他還是會為了江山社稷,放下個人的恩怨,例如兵部尚書趙南星、孫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
“這些家夥罵魏忠賢的時候,話不知道說得多難聽,但魏忠賢在邊關大事上還是容忍了這些清流官員。”
“而有一個叫做馮銓的人,恰恰就是魏忠賢的股肱心腹,可是當魏忠賢發現馮銓貪汙後,立即將他免職。所以我說,魏忠賢是有一定的底線和堅守的。”
聽到這裡,朱元璋就有些不解了。
“可是咱去伱的時代也去過幾次,偶爾聽到人提起魏忠賢這個人,便全是罵名,可沒有你說的這些事兒。”
“如若魏忠賢有著如此底線,應該也不至於在千百年後被罵得如此慘烈。”
現在說起來,朱元璋的腦中倒是對魏忠賢這人有了幾分印象。
之前聽過的一些評級,也浮現在了腦海之中。
“大姨夫你說的那些倒也正常,魏忠賢身處的位置,注定讓他要得罪文官,而筆杆子又是掌握在文官的手中,所以說,史書上怎麼寫,就是這些人做主的了。”
“很多事兒,魏忠賢的立場是和東林黨的人相反的。就像是納稅這個事兒吧。”
“東林黨反對向士紳納稅,反對向商人手工業者和礦主納稅,因為他們自己就是世家,一個個的都是大地主,家裡有田有礦的,這個政策,完全維護的就是他們這種大地主、資產階級和礦業主的利益。”
“大錢全部都在他們的身上,或者是說,整個大明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都在這些富人的身上,要是真的不向他們納稅,隻靠著普通的老百姓的那點稅收,大明不談彆的,自己就已經先窮死了。”
“財政上要是沒有錢的話,賑災,打仗,恢複民生也就全部都沒有錢,這還談什麼?”
“而魏忠賢就做了一件割他們肉的事情,在他執政幾年的手,堅定地延續了萬曆的礦監政策,極力向中上層征稅,使大明不至於被財政拖垮。”
“但是後來崇禎上台重用東林黨,居然撤銷了這一政策,他還加征三餉。哦,我解釋一下,三餉是指遼餉、剿餉和練餉,其實增加的全是田賦,壓力在百姓的身上,三餉的壓力,也成為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說到這裡,蕭然是真的恨鐵不成鋼。
“說起來崇禎做的這個事兒,我是真的不知道他的腦子裡是怎麼想的,大明滅了之後,清朝統治者入關,為籠絡人心,就立刻下詔蠲免三餉,雖然他們的執行也不是很到位,但是起碼明眼人一看,就意識到了這事兒不能乾。”
“反正,之前魏忠賢得罪這些東林黨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後果。”
“有些事兒做的時候,當事人就已經知道了,這個罵名是要背負千百年的,隻不過,有些事兒總該有人去做。”
“而且魏忠賢本人其實也不是完完全全的乾淨,他迫書東林黨的楊漣、魏大中、左光鬥、顧大章等人,害得這幾人相繼死於獄中是確實有的事情。”
“再加上魏忠賢在用刑獄對付反對派官僚的同時,還命其黨羽編纂《三朝要典》,重新記述和評價三案,為打擊異己製造輿論。他自己都先選了用輿論攻擊彆人,這一旦失勢,自然遭到了東林黨人的報複。”
“畢竟,你做了初一,彆人自然也是要做十五的。”
“當然,這隻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他被黑得很慘,也是各方麵的原因加起來的吧。”說著這句話的時候,蕭然的眼睛自然而然的朝著朱由校的方向看過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