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平庸的勤奮皇帝!(2 / 2)

“如今的東林黨可是一家獨大,大明會進入負循環的狀態,這些人實在也是功不可沒啊。”

蕭然是真的看不慣那些人了。

倒不是說他在曆史的見解上偏向於魏忠賢,不喜歡這些世家大族,而是這些東林黨乾的實在不是人事兒,在他們的心中就是流水的朝廷,鐵打的世家。

他們不在乎朝廷是誰當家,反正隻要勢力和權力在手上,無論皇位上的人姓朱也好姓李姓王也好,他們的地位就能一直穩固下去。

還有一些風聞奏事的言官就跟現代的部分無良媒體一樣讓人討厭。

反正在蕭然看來,明亡是多方麵原因,第一黨爭不斷內部人員相互拆台,第二皇帝的能力有限。

崇禎性格猜忌多疑和沒有擔當,這一點占的隻是很小一部分。

第三就是天災不斷,明末正好趕上千年難遇小冰河紀,要知道明末的時候渤海都結冰了。

主要的,是朝堂之上的貪官汙吏不少,甚至是能夠說,到了明朝末期,貪汙已經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和朱元璋把持朝政的時期完全不一樣。

這一點,蕭然是真的不得不跟朱元璋告狀了。

“大姨夫,實在是到了崇禎的時期,貪汙已經到了連皇帝都沒有辦法的地步了。”蕭然看著朱元璋,默默的吐槽,“當年你製定的那些防止官員貪汙受賄的條例,漸漸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作用也變得沒有多大了。”

“按道理說,在一般情況下,古代在提到貪官汙吏這四個字的時候,不但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齒,皇帝肯定也會氣得不行,對貪官汙吏進行懲處。”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在貪腐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哪怕是皇帝親自號召清廉自守,也一樣會被人頂回去。”

朱元璋聽著蕭然這話的開頭,臉色已經變得極其難看起來。

隻是,他並沒有打斷蕭然的話。

朱棣也是略微沉默,明白一旦當臣子的勢力過去強大,並且朝廷上的這些大臣全都形成了利益共同體,皇帝也就相當於一個擺設了。

蕭然繼續說道:“這個問題早就出現,在公元1628年的時候,當時剛剛登基為帝的崇禎皇帝立誌要有所作為。於是他就明發上諭,號召群臣發揚‘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的精神,跟他一起開創一個太平盛世。”

“然而讓崇禎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號召剛剛喊出去沒多久,一個叫韓一良的戶部給事中就給他上了一封奏折。”

說著,蕭然朝著朱元璋的方向看了一眼,對著他說道:“接下來我要說的東西就有些刺激了,大姨夫,老爺子,你們兩先做好心理準備哈。”

朱元璋和朱棣兩人對視一眼後點點頭。

朱元璋道:“無妨,你就說吧,咱的心理承受能力沒有那麼差。”

蕭然點點頭:“好,那我就繼續了。這個韓一良在這封奏折裡告訴崇禎說:如今這個年代,乾什麼不用錢?當官的又有誰不是為了錢?”

“並且他還有一份關於貪汙貪得理直氣壯的言論。他表示,從當官開始,升官、考核、社交沒有一個地方不用錢,大家的俸祿又那麼低,一個月的俸祿都不夠隨一次份子的錢!”

“不貪還能怎麼辦?再說這官是靠拿錢買著升上去的,不貪怎麼撈回來本錢?如果皇上真想朝廷達到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的境界,我建議您先抓幾個典型從重處理,以表明您的決心!”

“乾他娘的!”剛才還說不會生氣的朱元璋,現在氣得臉都紅了,一句粗口直接罵了出來。

“啥叫官是靠拿錢買著升上去的?咱大明還能買官賣官?還有,隨份子何時要那麼多錢?朕不是規定過,任何人情往來,不得超過五貫錢?”

朱元璋現在簡直氣得不輕:“這個韓一良在哪兒?咱現在就把他扒皮充草了!”

蕭然撇了下嘴巴:“這也不能完全怪他,這不是還有人助長他的風氣。雖然崇禎當時想著的是借此套話,但是沒成功不說,還讓那些大臣誤以為他軟弱。應該算得上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朱棣的臉色也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