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為了不影響自己的民心,又令人把此事宣傳為大義滅親、奉公忘私。”
連續兩次殺了自己的兒子,就算是劉邦也覺得過於心狠。
“維持名聲,這王莽過於擅長。”
蕭然同意這句話,“在這件事上,王莽做過的努力很多。王莽上奏提出建立明堂、辟雍、靈台等禮儀建築和市、常滿倉,為天下學者建造一萬套住宅,吸引天下學者和有特殊本領的幾千人至長安,在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後,得到大漢儒生的擁戴。”
“此舉成功,王莽便開始想要製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遣八人到各地去,等到八人回朝後不停讚頌天下太平,開始吹噓都是王莽的教化之功。王莽又通過重金引誘,使匈奴等外族遣使前來歸順朝賀,多種舉動,讓王莽成為大臣和百姓心中治國平天下的賢良聖人。”
“不得不說,王莽把民心玩到了極致。”
有著聖人的光輝,王莽後麵的行事就更加方便了。
“這些事情中,僅有安置災民是明顯的功,教化之功過於虛假。”劉邦作出自己對王莽功過的評價。
“製造假象,欺瞞天下,算過錯。”
蕭然道:“建造明堂這些事,不是無用,但是麵子工程。”
“沒有落實到詳細,明明做法不錯,可惜了。”
“漢平帝一死,王莽擔心年長皇帝爭權,直接安排劉嬰繼位,遭受到宗室的反對,連續出現諸侯王起義,嚇得王莽昭告天下,他隻是短暫的掌權,沒有篡位的想法。”
“同時王莽安排大軍開始鎮壓,鎮壓結束,王莽這才有了稱帝的念頭。”
劉邦不悅的皺眉,“這群諸侯王真是廢物。”
“諸侯王經曆多個皇帝的削弱,和太祖稱帝時不同,他們沒有反抗力太正常。”蕭然勉強為諸侯王說了句公道話。
“王莽有了心思,也就開始謀劃。自從漢武帝之後,天下對天降異象過於畏懼,總是下意識將此事歸結為和天子有關。這也就成了王莽稱帝的契機。”
“王莽找人前來弄虛作假,宣稱他是真命天子,逼迫太後交出傳國玉璽,讓劉嬰禪讓,還入高祖廟拜會,自此稱帝,改國號為“新”。”
劉邦不敢相信聽到的話,“他進高祖廟拜會?他一個亂臣賊子,還敢拜我?”
“大概是彰顯自己名正言順登位。”蕭然乾咳一聲,找到有點合理的理由。
一想到自己死後,有賊子搶了天下,還拜會自己的廟,劉邦覺得現在就可以殺了王莽。
“後續的事,你直接說功過吧。”
劉邦擔心再聽下去,完全不想放過王莽。
蕭然整理下思緒,開始簡潔起來。
“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更是集天下賢能之士皆來長安,開始編彙《漢語典》《醫典》《婚喪典》《文學典》等重要典籍。”
“這些政策利於天下安定,但過於理想化,所以政策改革失敗。”
“在王莽稱帝期間,無數次起義和謀殺,他專政十四年,最終卻連屍首都沒能湊齊,而王莽的頭顱,被後來曆代皇室所收藏。”
說到最後,王莽的功過卻有些不好評判。
“太祖想好了如何處置王莽嗎?”蕭然已經將王莽一生行事說完。
王莽的生死定論在劉邦手中。
“殺之可惜,且看他如何回答我的問題。”
劉邦倒也不是優柔寡斷的人,隻是現在的朝堂上能用的大臣太少。
“審問的時候,我也去看看。”蕭然道。
捉拿王莽很順利,等到蕭然和劉邦見到人時,才過去兩個時辰。
劉驁將人押送到殿內,還沒喘口氣,又得到劉邦的新問題。
“你準備如何處置趙氏姐妹?”
“我這就殺了?”十分忐忑的詢問,劉驁心底還是有些舍不得,可在劉邦眼前,他哪裡敢反駁。
劉邦嫌棄的看他一眼,“謀害子嗣,霍亂後宮,該殺。”
“太祖,我馬上就去。”為了自己的小命,劉驁還是選擇放棄趙氏姐妹。
反正他以後也當不了皇帝,趙氏姐妹恐怕不願意跟著自己受苦。
不過能不能下得去手,劉驁心裡也沒底。
王莽恭恭敬敬的行禮,“見過太祖陛下,不知太祖陛下召臣前來,所為何事?”
“聽聞你很得民心,朕有個問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