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李懷光還沒暴露反叛之心,但多次針對李晟,都被李晟巧妙解決。”
“直到後來李懷光在鹹陽駐軍多日不出兵,李晟擔心李懷光要對自己下手,向朝廷提出調三州刺史各自領兵守衛,保證關中與四川的交通暢通,可惜唐德宗沒有同意。”
李適有些尷尬,他現在就算不聽後續也知道這件事結局不太好。
不然蕭然也不會用可惜一詞。
“各處藩王虎視眈眈,長安城被人占據,又有李懷光駐軍鹹陽不出兵,留出一條暢通的路線相當於有了後路。”越說李世民越覺得李適對於戰事未免太蠢。
李世民看向李適,語調嚴厲,“對於李晟此等常年征戰且忠心的臣子,理應多加信任,難道這點道理你都不懂?”
“太宗皇帝陛下,是我愚鈍。”認錯非常積極,李適也覺得有些羞愧。
李晟為了救他,兒子都成了人質,他竟然還不信任李晟的謀劃。
彆的不說,最少李晟不會害他。
“後來他卻是後悔了,因為李懷光和朱泚聯手,他逃亡彆處,留下李晟孤軍奮戰。”
“唐德宗逃奔梁州,因駱穀道路狹窄,糧食供應困難。唐德宗後悔至極,想要確認李晟能不能打贏,得到渾瑊對李晟的稱讚,唐德宗這才安心,並晉升李晟。李晟接受任命時,邊拜邊哭,道京師是國家的根本,他修理衣甲武器,加高城牆,挖深濠溝,籌劃收複京師。”
可以說,沒有李晟,長安恐怕沒有機會收複。
李適此刻對李晟無比敬佩,“待他回京,我一定將他當作身邊近臣。”
蕭然沒反駁,內心卻吐槽。
等反叛的事解決,唐德宗還是不是皇帝要看李世民的意思,大概率這個皇位是要換人了。
李世民瞥了李適一眼,“你繼續往下說。”
“李晟率領孤軍處於朱泚與李懷光之間,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處境極為險惡。為了奪回京師李晟假裝對李懷光誠心誠意,暗中讓張彧代理京兆少尹,征調京城周圍的賦稅。”
“李晟征集三軍將士,經過訓話他們皆願效死命,甚至在此期間,朱泚將部分將士的家人扣押在長安城內。而李懷光畏懼逃亡,李晟領兵攻打長安通化門,叛軍不敢出戰。”
“李晟商討出計謀,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了京師長安,剩餘叛軍投降後,李晟駐軍在含元殿前,並命慰問居民,軍隊秋毫無犯。”
“這就是李晟收複長安的全部過程,後來唐德宗為李晟立紀功碑,親自撰寫碑文,又命皇太子錄下碑文副本,賜給李晟。”
李晟也因此成為了李適最為倚重的將領,在往後的時日裡,他多次征戰,為大唐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不過想到李晟後來所經曆的事,蕭然又覺得李適遇上唐德宗也是挺倒黴。
見蕭然臉色有異,李適心中咯噔一下,總感覺自己又乾了什麼事。
偷偷打量著李世民,他咬咬牙還是決定問個清楚。
“蕭先生如此神色,可是我後來做了什麼錯事?”
“你因為討厭征戰,削了李晟的兵權,這件事你真的離譜。”
蕭然說話可沒有半點委婉,無語的接著說:“收複長安後,李晟考慮到涇州為軍事重地,但是此地治理不善,多次發生兵禍,所以他主動奏請前往涇州。”
“結果當時你信任的宦官尹元貞持符節巡視,直接跑到河中撫慰李懷光。李晟立刻彈劾尹元貞想為叛亂的元凶開脫罪責,又認為李懷光不能被赦免,請求率五千精兵打敗叛賊。而你剛把進攻叛賊的任務交給馬燧、渾瑊,沒答應這件事,也沒有懲罰尹元貞。”
“這也就算了,李晟打吐蕃勝利,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