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也是。”
“宦官在某些時候能夠起到大作用,又因身體殘缺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
“但總歸是過猶不及,要是宦官手中的權力達到了一定高度,必然會威脅到皇帝的安危,和政權的歸屬。”蕭然嚴肅的說道。
朱元璋扔出八萬,“那你說說這新單子的情況。”
蕭然拎來椅子坐下,緩緩開口,“這次求助的是唐文宗李昂,即位於寶曆二年登位。”
“李昂原名李涵,是唐穆宗李恒的次子,長慶元年,李昂被封為江王。原本他沒有機會登上皇位,直到寶曆二年十二月,唐敬宗李湛被宦官殺死,並詔立唐憲宗李純之子絳王李悟處理國事。後來,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神策護軍中尉魏從簡、梁守謙率領神策軍、飛龍軍攻入皇宮殺死弑君的人。他們在處理完叛賊後,前往江王府迎李昂入宮,李昂在大明宮宣政殿即位。”
“而這其中樞密使王守澄擁立李昂即位後,一人兼掌軍政二權,在朝堂上地位極高。”
趙匡胤感歎,“先帝都死在宦官手上,他想要解決宦官太正常不過。”
“此子如何?”李世民更關心的是皇帝能力。
“還算可以,他上任後施恩於天下,提倡節儉。登基後不久,李昂放出宮女三千人,裁減宮庭教坊樂工、翰林伎師術士冗員一千二百七十人,放掉五坊豢養的鷹犬,停止進貢赤色綬帶、雕鏤器物以及金筐寶飾的床榻。”
“而後,他改年號為太和。太和元年,李昂大赦天下,免征京兆府本年夏稅的一半,並賜爵給九廟陪位者子孫、立功將士,始封諸王後予一子出身,順便取消了宰輔大臣奏事由禦史搜查後方許進殿的製度。”
說到這裡,蕭然就不得不提起這一年裡發生的大事件,滄景之亂。
“太和元年三月,橫海節度副使李同捷在其父李全略去世後,不等朝廷任命擅自擔任留後,並遣人入朝,請求歸附。李昂賜下官職,命天平節度使烏重胤前往擔任橫海節度使。結果,李同捷不願意交出位置,李昂便命橫海附近的節度使各率本鎮兵馬討伐李同捷。次年四月,李同捷兵敗,被朝廷誅殺,傳首京師長安,滄景之亂平定。”
“有點魄力,我和你過去走一趟吧。”李世民站起身,他準備立刻去看看情況。
朱元璋瞪眼,“好你個老李,要輸了就跑,你打完這把再去。”
被發現心思的李世民清清嗓子,“後輩可等不了,回來我再和你們打兩圈。”
“趕緊走。朱棣,來坐這。”冷哼一聲,朱元璋招呼自己兒子過來。
“走吧。”李世民道。
……
太和四年
長安宮
太和殿
太監們小心翼翼的跟隨在一身龍袍的年輕帝王身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