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人身為宦官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神策軍中掌握大權,你殺完王守澄,就想動他們。所以,便有了曆史記載的甘露之變。”
蕭然說到這裡,沒有停頓太久,他微微搖頭歎息。
“可惜,想象是美好的,結局是殘酷的。”
“在王守澄死後,鄭注和李訓兩人商議,等鄭注遠赴上任後,挑選幾百名壯士,訓練成親兵。太和九年,埋葬王守澄時,他們商議出,讓鄭注先奏請你批準率兵護衛葬禮,借此機會帶親兵前往。又同時告訴你,命神策軍護軍中尉以下所有宦官都為王守澄送葬。到時候,鄭注關閉墓門,命親兵砍殺宦官將之誅除。”
“本來此事已經計劃好,李訓認為這樣功勞全部在鄭注身上,隨即和同黨密謀,讓同黨以上任為名,招募壯士為私兵,並且調動韓約統領的士卒,先鄭注一步,在京城誅除宦官,再把鄭注除掉。”
李昂沉下臉,“愚蠢至極。”
在一切未曾有把握之際,就開始爭取功勞。
“確實愚蠢,此人斷不可用。”李世民冷聲道。
蕭然繼續道:“到了約定好的時間,李昂禦臨紫宸殿,韓約主動說左金吾衙門後院的石榴樹上,昨晚發現有甘露降臨,是祥瑞征兆。這話一出,百官向唐文宗祝賀。李訓、舒元輿立刻勸李昂前往觀看,李昂先命宰相和中書、門下兩省的官員到左金吾後院察看甘露,許久後,李訓奏報不是真正的甘露。”
“李昂大驚,隨即命仇士良、魚弘誌率領諸位宦官再次察看。宦官走後,李訓召集郭行餘、王璠接聖旨。王璠緊張得不敢前去,隻有郭行餘接旨。而他們招募的私兵幾百人都手執兵器,立在丹鳳門外等待命令。李訓提前叫他們來含元殿前,接受誅除宦官的命令。沒想到,隻有郭行餘的河東兵前來,王璠率領的寧兵沒來。”
實在忍不住責罵,李世民最容忍不了的就是這種蠢貨,“李訓愚蠢,手下人更加愚蠢!”
李昂神色頹然,明白後續必然失敗得慘烈。
“李訓乾的蠢事可不止這些。”
“仇士良率領宦官察看甘露,察覺韓約十分緊張,忽然院中的帳幕被風吹起來,仇士良發現手執兵器的士卒,當即大驚,急忙往外跑,守門的士卒想關門,卻被仇士良嗬叱,門閂沒能關上。待仇士良等人跑回含元殿,向李昂報告發生兵變,被李訓看見。”
蕭然露出一言難儘的神色,“李訓大呼保護皇上,宦官勸說皇帝回宮,隨即抬來軟轎,迎上前去攙扶李昂上轎,衝斷殿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