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興年少時驍勇果敢,一開始是徐州刺史李洧的親兵。安史之亂後,淄青節度使李納謀叛,打算殺害李洧。得知消息後,李洧攜徐州歸降朝廷。李納大怒派兵進攻徐州,王智興擅長跑路,被安排進京上奏。朝廷派兵聯合各鎮節度使共同援救徐州,解除徐州之圍。王智興因此成為徐州獨當一麵的將領,多次率軍抵抗李納。”
“到了公元814年,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反叛,朝廷派兵討伐。平盧節度使李師道與吳元濟聯合謀劃襲擾朝廷軍隊,屢次出兵侵犯徐州。元和十年,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李願讓王智興率領前往抵抗叛軍。李師道的部將王朝晏正進攻沛縣,王智興率軍將之擊敗,王朝晏逃回沂州。當時李師道另一位部將姚海率領精兵圍攻豐縣,王智興進軍打敗姚海的軍隊,俘獲三名漂亮的小妾,王智興害怕將士爭搶,就把她們殺死示眾,聲稱她們無錯,但敵軍被打敗就是沉迷她們美色。”
“王智興經過多次升遷,直到元和十三年,朝廷討伐李師道,王智興駐紮在胡陵,與忠武軍會合。王智興破壞黃河橋梁,收複黃隊,進攻金鄉,攻占魚台,俘虜、殺死叛軍數以萬計。叛亂平定後,王智興因功升任禦史中丞,後來又任命他為沂州刺史。”
“這都是前期的王智興,有著功績無過錯。”蕭然緩緩道。
“可惜,後來……”
李世民好奇,“他做了什麼?”
“長慶元年,也就是公元821年,河北藩鎮再度叛亂,朝廷派兵鎮壓。任命王智興率領三千兵力渡過黃河,討伐叛軍。”
“長慶二年,王智興率領三千精兵討伐幽州、成德。武寧軍節度使崔群忌憚王智興,奏請朝廷讓他離開武寧軍。朝廷沒給出答複,王智興已經產生疑心。王智興率兵先行回到武寧境內,崔群得知此事,十分恐懼,派人前往迎接慰問,並要求士卒放下武器,然後入城。王智興不同意,率兵徑直向徐州城挺進。”
“隨後,王智興殺死異已者十多人,麵見崔群和監軍,稱是手下人的意思。王智興為崔群等人準備護送的人員、馬匹和行裝,隨後率兵護送崔群前往京城,到埇橋返回。而埇橋有朝廷設置的鹽鐵院倉庫,王智興縱兵大掠鹽鐵院儲藏的錢幣和布帛,以及經過汴河中的船隻財物。緊接著,王智興派遣士兵襲擊濠州,濠州刺史侯弘度棄城逃奔壽州。”
李世民麵色陰沉,“王智興掌權後竟如此放肆,難道朝廷沒有派兵鎮壓?”
“沒有,那時候朝廷剛剛對幽州、成德的討伐,無力再討王智興的叛亂,為了安撫,就任命王智興為徐泗濠三州觀察使。有著朝廷的縱容,王智興開始搜刮錢財,交結權貴幸臣,沽名釣譽,甚至收稅,解決軍費開支。”蕭然搖搖頭,有些無奈的說著。
“長慶二年,宣武軍節度使李願被三軍驅逐,亂軍擁立都將李絺,李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