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年代,一般少年郎大婚後,在彆人眼中才好算是真正長大,做事也更穩當了。
太子成婚之後,地位亦更穩固了,至少莊、魏兩家都擺明了站在他那邊,與歐陽一族同氣連枝,也幸得這兩家會做人,不但不以嫁女與太子為傲,反而更加低調,免得紮了皇帝的眼。
皇帝並沒有那麼小氣,彆人不敢提,他心底卻是清楚得很,自己已是知天命的年紀,要是沒立好儲君,說得不好聽的,哪天駕崩了,前朝得亂成一窩粥,到時候兄弟鬩牆,必有一方傷亡,且內鬥得大傷元氣,讓外族得了機會就不美了。
當然,表麵上他還是要表現得小氣一點的。
畢竟為了父皇,還是為了兄弟壓抑自己的野心,兩點是不一樣的,他希望為數不多的兒子能和平相處,即使無緣問鼎,亦能得個閒散王爺的名頭,安樂地渡過一生。
考察皇儲,皇帝自然不得輕易處理。
他本來屬意寧琰,人聰明通透又勤學,且行事也像他年輕時,雖略顯急躁但瑕不掩瑜,皇帝對於與自己相像的孩子自是多了幾分疼愛的,加上他把寧昭襯得跟個麵餅粉團兒似地平庸,他本欲力排眾議,以立賢為由選擇立次子為儲君。
然而可能年歲漸長,在幾次考較中,寧昭都語出驚人,往往有很獨到的見解,對課業也不似往常般疏懶好吃,且對於主戰還是主和中的一席話,更是讓皇帝反思良久。
上天不負他,他的嫡長子,絕非庸才。
隻是往日年紀輕,沒有琰兒那般早慧而已,這不,就顯露出他的才華來了。
大燕立國七十年,他當了三十年的皇帝,這天下是他一手打回來的。
眼看著時勢越趨穩定,要是選擇琰兒為儲君,少不免一陣腥風血雨,而且這天下要長治久安,一個仁義賢能的的君王,也許更為適合,琰兒的殺伐決斷,若在亂世中,反倒可有一番作為。
可惜了……
最後,皇帝以立儲應先考慮嫡長為由,立了寧昭為太子。
而在明安眼中,大婚了真好!
至少把蕭氏給接了進來,免得殿下整天犯那相思病,長籲短歎的。
當他以為太子第三晚就要到蕭氏房中時,殿下卻果真如約定那樣,到了側妃的雅端院就寢。
魏明玉早已精心打扮,本來就姿色出眾的她裹著一襲梅花紋紗袍,更顯得嬌豔惑人,雖然同為世家女,但她是側室,不需要像正妃那樣,連侍寢都需擺出個賢良淑德的樣子來,她可以儘情獻媚爭寵,這點在嫁給太子之前,娘親已經嚴厲仔細地教訓過她。
一個妾,要是還端起架子來,那離無寵也不遠了。
靜候著太子期間,她不時讓丫鬟捧著銅鏡過來,就怕自己的妝容有丁點的瑕疵。
“太子駕到——”
院外的一聲唱名,魏明玉手一抖,差點沒把鏡子摔到地上,她匆匆站起來,一邊警醒自己要保持儀態,一邊往院門走向迎接太子。
她心如鹿撞,偏生小姑娘的皮膚又緊致,全身上下就隻剩兩個地方多肉了,這尖尖的小鞋好生難走,於是一邊往前行,胸︱脯一邊晃蕩,腰肢跟著搖曳生姿,連著俏臀形成動人的曲線,教人眼睛都不知道往哪放,遺憾在這東宮裡,有資格欣賞這美好風光的男人隻有一個。
而這個男人,對這方麵顯然不大感興趣。
或者說,他隻對特定的人有興趣。
一身杏黃長袍踏入雅端院,長長一串宮人跟著跪下——自從榮升太子,除了正經八兒的朝服之外,皇後樂得把寧昭的衣櫃裡全換成了杏黃色!遠遠看著就知道是太子殿下來到了,皇帝知道後,啼笑皆非,亦不能說她做得不妥,最後越想越有意思,還賞了她一套粉彩百花茶盞。
“都起來罷。”
寧昭一揮手,眾人齊聲站回崗位,他背負著年,臉上沒什麼表情。
這時,魏明玉在貼身丫鬟與宮女的簇擁下笑盈盈地上前請安:“妾身見過殿下,跟殿下請安。”
“嗯。”
他頷首。
這時魏明玉才怯生生地抬起頭來,大膽地,專注地看牢太子,把他的相貌記下來,近看更是俊美得讓人屏息,她不禁羞紅了臉頰:“謝殿下恩典。”
“有什麼恩典的——且進去吧,站在門口算什麼樣子。”
在側妃的亦步亦趨跟隨下,寧昭進了內室,側妃的院子亦不小,她來到不過一兩日,就把院子收拾得很有人氣兒,他坐下,鼻端便飄來一陣脂粉香,教他大倒胃口,正要發作,魏明玉卻伶俐地沏好了一壺茶來,斟至半滿,奉上:“殿下請用茶。”
他接過,一口飲儘,這倒不好發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