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更是天然就高人一等,這足以讓自己在未來的票證時代過得舒服許多。
文科專業,顯然很容易牽扯到一些事情裡麵。
那就不作考慮,至於理工科呃專業,想來隨便找個應該也都足以讓自己安身立命。
畢竟什麼三反五反、文革……
關自己一學理工科的三代貧農大學生什麼事?
在自己主動躺平,不輕易站隊的情況下。
權勢和財富自然也跟自己不沾邊兒,那也就沒機會得罪什麼有足夠分量的人。
那還有什麼值得彆人惦記?
沒油水可榨,扇一巴掌自己手還疼。
誰會來招惹自己,圖啥?
至於跟自己一個級彆的小卡拉米,大家就看看各自的手段唄。
李想國想著,也回屋洗手,開始蒸豆包。
鍋裡放上水,架上鍋叉和高粱秸紮的蒸簾。
再在上麵鋪上屜布。
拿著一棵大白菜掰開,洗乾淨,控乾水,把菜葉一片片平鋪,墊在屜布上麵。
隨後就開始用粘麵子包上豆沙,做成一個個鴨蛋大小的圓球。
一個個整齊地擺在白菜葉上,彼此間稍微留出一絲縫隙。
儘管蒸熟還會粘在一起,卻也好分開了。
原主的奶奶,到了鍋邊,都會留下空隙。
避免糊,也更好端起蓋簾。
不過李想國喜歡吃鍋巴,所以即便緊貼著鍋邊,他還是擺滿了一圈豆包。
這樣等著蒸熟了以後,貼在鍋上的這些豆包,會長出一層厚厚的鍋巴。
點火蒸起來。
隨著白氣氤氳,漸漸出現小米的香味。
接近半小時,撤火,掀開鍋蓋。
鍋裡的豆包愈發的黃澄澄的,也因為挨得太近,外加著蒸熟的麵變軟塌下來,所以這些豆包也都粘在了一起。
倒一碗涼水放在邊上,用鍋鏟在已經粘在一起的豆包中間切下去,把它們分開。
用手蘸了涼水,伸到鍋裡拿起滾燙的豆包,放在邊上的蓋簾上麵。
不過這個就要留些空隙,所以很快就撿了滿滿一蓋簾。
鍋裡還剩下大半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