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全本免費閱讀
這五十年,四九城走了大清,來了北洋軍閥;北洋軍閥走了,又來了日本人;日本人跑了,又來了國軍。
新政權的根基未穩,很多人也不無懷疑的心態。
這個時代的四九城土著居民,一輩子都生活在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年代。
那些滿腔熱情,胸懷熱血的,又或者野心家,墳頭草都不知道枯榮了幾回。
能活下的人,恐怕也更趨於理性。
即便喜歡看熱鬨,但是也會怕麻煩,人情也必然更加涼薄。
這也讓他明白了,為什麼小說裡總說大院裡居民喜聞樂見地湊起來開大會,甚至圍觀常威打來福。
難道看到鄰居打架,管它誰對誰錯,不是先該拉架嗎?
合著就算人腦袋打出狗腦袋,打出人命也跟你們無關是吧。
這倒是真的讓李想國對大院裡“豪門”以外的眾生也憑空地多出來幾分惡感。
但凡真的“抬頭不見低頭見”,講究個真正的鄰裡之情,隻怕故事的結局就又是一番光景了。
難怪他們會對“鬨學生”、“過學生”完全不感興趣,甚至不願接受新鮮事物,也更傾向於隱忍。
比如你拳頭大,騎他們脖子上撒泡尿。
也肯定不乏有人會說“挺暖和的,就是量有點少……”
就像之前問過的那些人,李想國也覺得他們未必就真不知道,也可能根本不想跟自己一個陌生人說。
也就是看他是個小孩子,要不然他操著一口外地口音這樣瞎打聽,指不定就有人抓了他扭送去派出所或者軍管會去換賞錢了。
眼下這情況他始料未及,也很無奈。
上輩子也沒逛過這片兒,不打聽難道還扔硬幣猜著怎麼走?
所幸今兒天氣不錯,也有不少大媽坐大門口兒一邊乾活兒,一邊拉家常。
李想國保持著禮貌,嘴甜地“大媽”、“嬸子”的叫,這次還真沒遭到之前的待遇。
畢竟,一個穿得乾乾淨淨又有禮貌的小孩子,能有什麼壞心眼兒呢。
可惜,這些上了年紀的大媽們,大半活動範圍不超過身邊兒幾條胡同。
熱情有餘,不過訊息來源卻也有限,大多都是聽自家爺們兒孩子說的,然後就是彼此交換來的舊貨。
一時三刻沒什麼有用的消息,卻也讓他聽了不少周遭胡同的逸聞趣事。
經此一遭,他也知道這老四九城,每條胡同都有它獨特的曆史。
就比如大媽們說,平安裡這裡再往前過去一點,叫菊兒胡同。
平安裡他依稀有些印象上輩子他就完全沒任何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