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易中海心滿意足地出門,朝著工廠走去。

畢竟出了城,這種鄉下地方哪兒有城內的條件那麼好。

條件差,那所謂的規製就更成了個笑話。

這小院就隻是一道一人高的土坯牆圍了兩間瓦房形成的一個小院子。

這裡就是廠子給易中海安排的住處。

當初為了搶修高爐,重工部幾乎是抽調了手邊能動用的一切有生力量。

當然條件也有限,畢竟來支援的人太多,一時間上哪兒找得到那麼多的房子。

哪怕就這麼小的一個房子,當時也安排著六七個人一起住進來。

李父當時也是住在這裡,也正是因此他才認識了易中海。

也是他在中間介紹,李父才會去買下那邊的西廂房。

事實上也正是照顧他這樣的高級技術人才,這房子安排的人才少些。

很多跟這房子差不多的,至少都塞進去十幾個人。

反正都是一幫大老爺們兒,又都是有著激情的一些人。

甚至很多人連走路這一個小時左右的路都不肯走,直接吃住都在廠裡。

餓了食堂吃飯,困了車間睡覺。

也就是有著這種精神的支撐,所以才能在短短時間內完成高爐以及部分損毀設備的的修複工作。

不過隨著二號高爐成功修複點火,外來援助搶修的工人們也陸續回歸原單位。

部分高級技術人員,也都分散到重工部各下屬單位去承擔相應的工作。

征詢李父意見時,他因為自己的房子買在那邊,外加著準備接老娘孩子到四九城來。

選擇去茂昌參與東直門的軋鋼廠的擴建和改造工作。

廠裡現在外援人員已經沒剩下多少了。

現在還留在這裡的,要麼是本身技術精湛的高級工人。

要不然就是個人學習提高願望強烈,技術提升迅速,借調對原廠影響相對較小的中高級工人。

從上層的角度考慮,一則留下這些人集中力量發展鋼鐵廠。

另一方麵也是想要依托鋼鐵廠這個平台,能儘快培養更多高級人才。

畢竟現在廠子要大力擴建,還要新進不少機器,人手缺得厲害。

總得幾年,新入職的人員才能鍛煉成熟。

那時候現在的這些人就可以回到原來的單位,這樣也能將先進的技術帶回去反哺原來的單位。

從而更容易全麵提升鋼鐵行業的技能水平。

就像易中海就是屬於後者,受限於茂昌的技能上限。

所以他的技術達到瓶頸,限製了他的技能進一步提高。

征詢以後,易中海自身也知道這是難得的機會,也選擇繼續留在這裡學習。

一來二去的,這套房子就隻剩下易中海一個人。

本來以為鋼鐵廠會再安排人進來,不過廠辦的人隻是叫人來把多餘的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