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全本免費閱讀
往回騎了幾步路,李想國又騎著車子調頭回去了。
他想起來一件事。
上輩子的資料還是有用的,四九城自古就有九車走九門的說法。
有人說東直門這裡走的是磚瓦車、木材車。
從沿街的店鋪也能看出來,木材店倒是真的有好幾家。
也不知道為啥彆的小說裡,那些學了木工的,怎麼沒有到這邊木材店裡來找木頭的。
甚至還有不少直接出城就能去山上砍樹,打獵的,然後砍來的木頭不用陰乾,直接就能打造家具的。
比如“上好的木材——楊木”什麼的……
可是,他們都是步行出去砍木頭、打獵的。
難不成是去的景山?
要不然,就算從南鑼鼓巷跑到萬壽山,一個來回,一天就過去了。
更不要說有些小說還帶著籠子上山去。
事實上,如果你找到一些民國甚至前朝的照片。
你會發現,彆說四九城周邊,即便再往北,到了長城內外,都是一片光禿禿。
每天開門七件事,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非柴莫屬。
近千年的帝都,沒人一天隻要一根柴,那也早把周遭山上的樹都砍光了。
剩下的,都是有主兒的,或者是砍了就要砍頭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據《工部廠庫須知》記載:萬曆十二年,“禦前傳出紅殼麵揭帖一本,傳造龍鳳拔步床、一字床、四柱帳架床、梳背坐床各十張,地平、禦踏等俱全。合用物件除會有鷹平木(杉木,一棵樹上下兩段,分彆叫鷹架和平頭,所以合稱鷹平木)一千三百根外,其召買六項計銀三萬一千九百二十六兩,工匠銀六百七十五兩五錢。”
據《大明會典》記載:“內官監修理年例、月例家夥物件,每年一次,杉木一百二十根、榆木八十根、散木二十根、杉木連二板枋八十塊、椴木四十根。”
如果四九城周邊還有能砍的樹木的話,何至於修繕皇宮、甚至皇宮造幾件家具都得從兩湖、兩廣甚至川蜀那麼辛苦地運木頭到四九城?
畢竟千裡迢迢,短則兩三年,長了可起碼得四五年才能運到。
萬一是明朝時候那倆在位時間加起來都不足一年的,想修點啥,那可能砍下來的木頭連深山都沒出。
哦,也可能是聖旨還沒送到地兒。
四九城周邊的山上一片光禿禿,去哪兒打獵?
彆說打什麼野豬了,打到幾隻老鼠、麻雀就不錯了。
更不要說黃羊,那玩意兒四九城周邊早都沒了。
可見,什麼軋鋼廠采購的活兒,狗都不乾。
不用外掛,乾不下去;用了外掛,太容易出事。
想打獵去,你得走得比秦淮茹老家還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