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想國的來意,店裡的老師傅叫兒子留在家看店,自己跟著李想國去量尺寸。
一圈兒轉下來,老師傅記好尺寸,也都根據不同情況給了自己的意見。
廂房這邊兒,因為抄手遊廊被包在房間裡麵,所以門簾最好是裝在門裡麵。
門簾如果直接裝在門外麵,很容易被雨水打濕。
唯一不方便的是,堂屋這邊的房門也是往裡開的,到時候開門沒那麼方便。
李想國倒是無所謂,反正他本身也不怎麼走這個門。
時間再長點兒,他也不知道這門一個月能開幾次。
倒是廚房後麵的門不大好處理,那邊兒正好迎著西北風。
簾子鋪的老板建議他門外做個風門,最好是在外麵做個門鬥。
把門口朝向改一下,外麵再裝一扇門,這樣就不會直接有風灌進來。
那樣就算不裝門簾,也比這樣裝個門簾更暖和。
李想國自然點頭答應著,乾脆也是讓他按著裝在裡麵量了尺寸。
這邊兒還好,廚房是朝外開門的,裝裡麵也不影響開門。
他是真的不在意,雖然裡麵是廚房,正常情況下的確難免煙熏火燎的。
門簾裝裡麵很容易吸了油煙,更容易臟。
關鍵還是他也不打算常在這邊兒住。
儘管東西都配齊了,但是這也隻是做個掩飾罷了。
現在院裡人少,也無所謂。
等著再往後,院子裡人都搬進來,那得多吵?
他以後肯定就躲後邊兒了。
他也不準備常在這邊兒做飯,所以就算廚房,也不會有什麼油煙。
門簾裝裡麵,倒也不那麼容易臟。
最多也就是閒著沒事兒了,到這邊兒看他們鬨得雞飛狗跳,人腦袋打出狗腦袋,那多熱鬨!
跨院那邊兒就更簡單了,有著抄手遊廊擋風遮雨,門簾直接裝在門外就可以了。
送走老師傅,李想國再拿著麻繩再把跨院的幾個窗戶也都測量了一下。
又去做了幾個窗簾。
許大茂這事兒也提醒他了,自己還是裝上窗簾的好些。
說不準就有人隔著牆偷窺自己。
裝上窗簾,以後進出空間也能更安全。
不過這窗簾,白天時候自然都得拉開,畢竟這邊兒采光好。
等回頭桌子拿回來,自己要麼就是這邊兒看書,要麼就是在空間裡看書。
畢竟空間裡怎麼說也是兩倍外界時間流速,相當於同雙倍的效率。
忙活下來就到了晚飯時間。
晚上把芝麻種下去,再把這些芋頭栽種好,他就早早地出了空間睡覺去了。
自打來了四九城,他還沒好好歇過。
當然非要乾活兒,肯定也有。
比如剩下的那些香辛料、蔬菜,還有糧食什麼的。
現在育苗的這些,肯定種不滿這片地。
不過自己也隻需要管自己一個人的吃食,也沒必要整天刨地壟溝兒。
(果然不能指望晚上這一會兒,寫完的也改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