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政屬於文官,比較講究顏麵。
所以送禮的方式要文雅,不能像對待縣尉那樣簡單粗暴。
這一套相關策略,楊一笑早就想好,文人嘛,要有文人的交流方式,雖然也得送錢,但是送的要雅。
最主要的是,必須有借口,既要讓人接受你的賄賂,同時還感覺並不是賄賂。
故而,就得找個文雅的說辭當借口。
這些楊一笑都擅長!
他微微湊前一步,貼近學政身邊,先是恭敬行了一個學子禮,在眾目睽睽之下以弟子姿態自居。
這一步動作的意圖,是博取文人的好感。
同時還有一個用意,捆綁師生類的關係,楊一笑心知自己暫時勢力微薄,他必須給自己弄個堅硬的後台。
行禮的動作,他做的很規範。
弟子的姿態,也擺的很足。
僅僅這一個動作,已經讓學政十分滿意。
眼下有許多百姓圍觀,楊一笑向他行出弟子禮,這可以從側麵宣揚他的師德,老百姓肯定認為他是個好學政。
“哈哈哈哈!”
孫學政滿意之下,不由撫須而笑,對楊一笑點點頭,語氣頗為親切的道“楊童生,無需大禮,你我師生之間,不用如此見外。”
這就是認下了師生關係的意思。
楊一笑心中微喜,知道第一步已經成功。
捆綁了師生關係之後,就可以進一步拉近關係。
所以他再次往前一湊,這次幾乎貼到了學政身前,恭恭敬敬道“先生近來可安好?師娘身體還好嗎?”
說著不等學政開口,楊一笑裝出感慨神情,語帶緬懷的道“師娘之恩,永生難忘……”
“喲嗬?有恩?”
旁邊周縣尉突然開口,明顯是刻意相幫的意思,故意笑著道“本官倒是頗為好奇,孫學政的夫人對你有什麼恩?”
不得不說,這個周縣尉真是個拿錢辦事的人。
楊一笑答應給他五貫錢的好處,這人立馬在話裡話外的暗暗相助。
他看似是好奇發問,實則是拋出引子,而楊一笑順著他的引子,可以順理成章的往下編。
並且周圍的百姓聽到他發問,不由自主也被這個問題吸引,大家心裡也開始好奇,楊一笑當初受了什麼恩。
所有人之中,隻有三個人的心中明鏡一般。
這是謊話,現場編的。
第一個心知肚明的人,自然是孫學政本人,他自己的家事自己知道,妻子從來沒有給過學子恩惠。
第二個心知肚明的人,則是假裝好奇的周縣尉,這人之所以幫助楊一笑,純粹是因為有好處可拿。
至於第三個人,肯定是楊一笑,他自己編的謊話,豈能不知道真假?
雖然明知是假的,但是三人演的都很真。
尤其是楊一笑身為當事人,這一刻眼神仿佛變得濕潤,似乎因為回憶往事而感動,所以‘語氣裡竟然帶著哽咽’。
他甚至假裝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淚,然後臉上再次顯出緬懷和感激之情,情深意切道“師娘之恩,那是活命之恩……”
越說越引人好奇了。
四周百姓隻覺心裡如同貓抓一般。
眾人隻聽楊一笑‘哽咽’道“學子幼年之時,家貧無有衣食,原本,我是沒資格讀書的!”
“但我自幼展露聰慧,故而被縣學選拔,免交束脩,接受蒙學。”
“可我入了縣學之後,有個情況誰都不知道,每天讀書之時,我餓著肚子在讀。”
“家裡太窮,沒飯可帶,其他學子在晌間用飯的時候,我總是偷偷的找個地方躲起來。”
“肚子餓,硬忍著。”
“然而我那時畢竟是個娃娃啊,心裡的委屈和酸楚很難克製,所以,我躲起來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哭。”
“也許是上蒼開眼,又或者我太可憐,終於有一天,有人聽到了我的哭聲。”
“那是一位和善的夫人,她挎著籃子到縣學送飯……”
“她在牆角處發現了偷偷哭泣的我。”
“那一天的事,我永遠無法忘懷。”
“夫人溫婉的撫摸我額頭,仿佛一位慈祥無比的母親,她柔聲問我,你是不是餓呀?”
“她拿出兩個餅子,溫柔的遞給了我,又從瓦罐裡舀了一碗粥,聲音柔和的叮囑著我……”
“先喝粥,再吃餅,否則的話,容易噎著。”
“她說我是孫學政的夫人,你是縣學裡的學子吧?如果是的話,你該喊我師娘。”
“她又說從今天開始,你每天中午在這裡等,我給每天要給你們學政送飯,順帶著給你也帶一份吃的。”
“她最後問我兩個餅子夠麼?肚子可以填飽麼?”
“從那以後,我沒再挨餓。”
“古之聖賢曰,一飯之恩,活命之恩……”
“而師娘給我的何止一飯之恩,我在縣學的三年求學生涯由她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