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楊家村。
青竹酒徹底火爆,商賈們堵在村口等候進貨。
如今的楊家村裡,已經建了一座作坊,專門用來蒸餾,裝進竹筒售賣。
楊一笑現在乾的已經不再是二把刀生意。
此前第一次蒸餾的時候,他是從縣城的酒坊買酒,兩個大甕足足六百斤,蒸餾之後變成三百斤。
那一次蒸出來的酒,當天就被搶購一空,京城商號手筆很大,直接給出了200貫的高價。
有了200貫之後,也就有了資本。
所以楊一笑不再收購酒水,而是自己在村裡建起作坊,先是用粗糧釀造水酒,然後再把水酒蒸餾成高度酒。
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楊家村的麵貌為之一變。
男人們每天起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急不可耐上山,砍伐最新鮮的竹子,一根一根的運回來。
竹子運回來之後,男人們再次上山,女人則是待在家裡,把竹子加工成竹筒。
由於青竹酒已經打響了名聲,所以楊一笑對於裝酒的器具要求很高。
任何一個竹筒,都必須精細打磨,做到表麵油光水滑,對著竹筒幾乎能照出人影。
女人們打磨竹筒之後,送到作坊這邊彙攏上繳。
一個竹筒,給錢五文,一個婦女乾上一天,至少能打磨三十個竹筒,也就意味著,交到作坊這裡能換取150文。
150文啊!
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楊家村的百姓全都跟著發了財。
楊一笑舍得給錢,村民乾的有勁,整個村裡忙碌有序,家家戶戶全都喜氣洋洋。
酒坊裡,專門雇傭了最親的幾個嫂子,負責蒸餾工序,外人不準進入。
這幾個嫂子的待遇是最好的。
多的時候一天三四百文,少的時候也能賺個兩三百文。
她們吃住幾乎都在作坊裡,偶爾出來一趟也不和外人接觸,哪怕是楊家村的自己人,也不允許向她們打探工序。
不得不說,楊家村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
村民們全都明白,想要發財就得保住楊一笑的產業,所以大家自發予以守護,時時刻刻警惕著外麵的人。
比如商賈們前來進貨,絕對不允許進入村子。
不管你是哪裡來的商號,也不管攥著多大資金,乖乖在村口等著,不願意等的取消買酒資格。
整個楊家村的四周,如今已經壘砌一道石牆,村裡最強壯的漢子們,專門組成了巡視隊伍,每天沿著石牆巡查,連一隻蒼蠅也不放入。
除此之外,顧老大等人也從山裡搬下來,兄弟六人全都拿著弓箭,擱在負責一段石牆的警戒。
楊家村仿佛被圍成了鐵桶。
外人卻認為這事合情合理。
青竹酒,注定是個掙錢的大產業,所以保護生產工序很重要,村裡人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
唯有楊一笑自己明白,這個產業並不會持續太久。
蒸餾,說穿了沒啥技術含量。
古人是不可小覷的,最近已經有人在試著模仿。
雖然這些人暫時還弄不明白蒸餾的工序,但是縣裡的酒坊已經開始售賣一種新酒。
楊一笑專門讓劉伯瘟去買了些,嘗過之後發現已經具備高度酒的雛形,由此可見,距離仿製已經不遠了。
對於這個情況的出現,大家不免感到焦灼,然而楊一笑卻不太在意,因為他早就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天。
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蒸餾酒沒什麼太高的技術含量,肯定會被有心之人琢磨出來。
但是,楊一笑不怕。
此時他正待在酒坊裡,拿著毛筆在竹筒上寫詩,出於某些特殊的考慮,他寫的還是以前那些詩。
並且,仍是按照老規矩,每一個竹筒之上,僅僅隻寫兩句而已。
正當他提筆寫詩的時候,劉伯瘟急匆匆的從外麵趕來,這貨手裡抱著一個小壇,麵色明顯透著憂慮之色。
他抱著壇子走到楊一笑身邊,二話不說直接把壇子一遞,語氣焦灼道“楊兄弟,你嘗嘗,這是縣裡酒坊的新酒,味道比昨天的更醇。”
“是麼?”
楊一笑淡淡一笑,順手拿起酒端子,道“我嘗嘗,看看他們進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