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楊家村附近,如今全都是流民。
人很多,接近4萬。
但如果細算規模,其實又不能算是多。
4萬人聽起來是個不小的數字,然而並不需要提供太大的場所。地方太大,並無好處。人散開不好管理,聚集起來才好招撫。
所以必須先建立一處流民大營,方便短期之內的各種篩選和審查。
為什麼要篩選呢?
因為楊一笑要征兵。
雖然能活著到達涇縣的,十之七八都是青壯之輩,但是青壯未必適合當兵,有些人天生是膽小如鼠的。
至於為什麼要審查……
這則要說說流民的罪。
有些事情說了很難聽,然而它實實在在的發生過,比如古代的任何一次災荒,都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作惡。
打個比方,流民們之間搶奪糧食,有些人仗著身高體壯,會欺負那些弱小的流民。
其實搶奪糧食還算比較輕的罪。
以下幾種很嚴重的罪,才是楊一笑真正要審查的。
比如,殺人!
有些流民聚集成一個團夥,在逃荒路上為了吃飽而殺人,把人煮了當作糧食吃,這種事可並非隻是故事。
還有,易子而食!
人在餓急的時候,已經不能算是人,饑餓會激發獸性,為了吃飽什麼都能乾。
但是這種人由於體力不強,無法去搶奪彆人的糧食,也沒法聚集形成團夥,去殺死彆人煮成肉吃。
他們搶不了彆人,就隻能對自己下手……
孩子,是肉!
隻不過自己終究是父母,下不了直接吃孩子的狠心,所以就拿去和彆家交換,相互煮著對方家的孩子吃。
這是人間最慘的一幕,也是人間最嚴重的罪孽。
甚至在楊一笑看來,‘易子而食’比殺人還要可恨,為人父母者,拿自己孩子換孩子吃,這還能算是人嗎?
野獸也不過如此吧。
這種人隻能算是畜生之輩,明明知道自己孩子被換出去之後會被宰殺,然而這種人為了自己吃飽,依舊還是把孩子交換了出去……
對於這種人,楊一笑不能忍。
楊一笑是個性格很硬的人,唯獨對於孩童是他心中柔軟,或許很多後世人也都這樣,受過的教育讓後世人很在乎孩子。
【注這不是吹捧咱們現代人,相對於古代百姓的蒙昧和野性,現代人在對待孩子方麵,絕對要勝過古代人。】
【再注打個比方,我們比三四十年代的老輩要善良,那時候由於孩子多,再加上經濟情況差,老輩們對待孩子的重視程度,絕對不如咱們後麵這些年代的人。比如那時候家裡孩子夭折,老輩直接把小孩扔到林子裡,他們會傷心一下,但傷心的時間不久,但是咱們這一代人如果孩子出事,父母要痛苦很久還無法接受。甚至周圍的人,也報以同情和傷感。當然了,惡棍任何時代都有,咱們這一代人之中,也會出現天生的惡人,但總體而言,較之前幾代是很大的進步。這應該就是文明的進步吧】
【最後注由於我的性格習慣,寫書喜歡弘揚正能量,再加上我被番茄挖來駐站時,編輯告誡我這邊的讀者性子稍微急躁點,所以我寫作之時經常會注解一下,免得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誤會,以及被某些讀者噴……如果不喜歡注解,可以直接略過不看,完全不影響小說劇情,或者留言提議,我刪除這些注解,謝謝,海涵,我始終認為寫小說也要對社會起到良好引導作用】
……
正是由於楊一笑的後世思維,以及他經過的文明教育和理念,所以對於易子而食這種罪孽,絕對是楊一笑心中的一片逆鱗。
必須審查!
絕不放過!
哪怕他渴盼著大量征兵,但他對這個事絕不容忍。
如果查出某個人曾經易子而食,哪怕這個人是個天生的大將,然而楊一笑絕對不會遲疑,他絕對會手起刀落的動手。
隻不過,這個審查的意圖必須隱藏。
不能讓流民們意識到他要審判,那樣的話很可能查不出實情來。
所以這事要悄無聲息的乾。
表麵上安撫流民……
每天供養一些施粥……
但是在暗地裡,時時刻刻都在調查中。
想要做到這一點,首要前提是流民集中,如此才方便進行調查,也適合相互進行舉報。
基於這種特殊前提,流民大營很有必要。
那麼,建立這個流民大營需要多大呢?
其實並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接近四萬人,聽起來很多,然而對比後世的某些場合,這四萬人其實不需要太大地方。
比如後世一個中學,幾千個學生做早操……
小小一個操場,就能滿足幾千人,關鍵學生們相互拉開一米多的距離,並不是人挨著人的那種擁擠。
中學一個小小操場,就可以容納幾千個學生,而那些占地稍大的體育場,基本上都能容納上萬人,並且,同樣不是人挨著人的擁擠。
還有後世非洲的難民營,最適合跟古代流民做對比。
一個難民營大概占地百畝,密密麻麻搭建著帳篷,竟然可以住下幾萬人,並且能生活兩三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