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楊一笑盯上了產鹽地(1 / 2)

四個月後,密州板橋縣。【大約是今天的膠州】

夜色很黑,沒有月頭,風聲呼呼之間,夜貓子在淒厲的叫。

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卻在這種寒夜裡出門。

他們悄動作悄的,小心翼翼的,每人都挎著一個小布包,又或者拿著一個小瓦罐,趁著夜色的漆黑,悄悄蹲守在村口。

他們的臉上全是渴盼……

他們目光期待的看著遠處……

馬上就要深夜子時,百姓們的心中越來越激動,以至於有人忍耐不住,喘息開始變的粗重。

相互間竊竊私語,討論著他們渴盼的事。

“會來嗎?”

“那支私鹽隊伍真的會來嗎?”

“前幾天我聽說,隔壁劉家村買了鹽,家家戶戶都買了,能吃一個月的鹽。”

“聽他們說,那支鹽隊還會來,下一次再來的時候,可能會經過咱們村子。”

“老天爺啊,睜睜眼吧!”

“求您讓那支鹽隊過來,賣給我們村裡一些鹽啊。”

“孩子們如果再吃不到鹽,頭發都開始變的有些泛白了。”

“老天爺,老天爺,求您睜睜眼,讓那支鹽隊來……”

百姓們一邊祈禱,一邊默默的盼著,家家戶戶都蹲在村口,眼巴巴的看著夜色深處。

他們想買鹽!

每家都想買!

可是誰又能想到,他們這裡是產鹽區……

密州,板橋縣,乃是整個雲朝最出名的地方,因為這裡是朝廷的三大鹽場所在地。

這裡不但是最大的產鹽區,同時也是一座港口重鎮,然而讓人感覺奇葩的是,產鹽區的百姓吃不起鹽。

明明此地根本就不缺鹽,朝廷已經掌握了煮鹽法。比如靠近海邊的三座鹽場,每年能產出高達百萬石,這些鹽隨便拿出一點,都夠整個板橋百姓吃用。

可惜,朝廷是朝廷的,百姓是百姓的。

哪怕產鹽之地不缺鹽,但是百姓照樣吃不起。

這裡一斤鹽的鹽價,竟和內陸沒有區彆……

甚至賣價隨時會提高,賣的比內陸城池更高……

比如在京師之地,一斤鹽二十文,而在產地的密州板橋,這裡一斤鹽竟然三十文。

產地價比外地的價格更高!

百姓們活的全都苦不堪言。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葩情況呢?

因為產鹽之地的課稅極其的重。

其實這裡一斤鹽的成本,總共隻需要五文錢而已,但是市麵上賣給百姓的價格,則是整整翻了十倍還不止。

如果不想買?

自己偷偷煮?

行,抓住一個殺一家,連坐製,全家死。

彆以為能夠躲掉搜查,因為盤查的極其嚴格,隻要家裡偷偷煮鹽,半個時辰之內就被發現。

甚至根本不需要煮鹽犯罪,靠近海邊想搞點海水都不行,凡是偷偷靠近海邊的百姓,不管什麼原因一刀砍了。

後世之人可能不理解……

認為這事肯定有漏洞……

比如整個民間那麼多的百姓,朝廷不可能監察的麵麵俱到,總得有漏網之魚吧,總能趁著夜裡偷偷到海邊弄點海水吧。

事實上,古代朝廷的監察遠超後世想象。

真就一點漏洞都不給留,無論白天黑夜都沒有機會,隻要靠近海邊,必然會被發現。

為什麼這麼精準?

因為監察的軍隊比百姓人數還多。

整個密州板橋縣,人口總共兩萬人,然而駐軍人數竟然達到三萬,幾乎是一個半兵卒盯防一個百姓。

人數,軍隊比百姓多!

權力,朝廷比百姓大。

自古以來的規則是限製弱者的,而這裡的規則尤其針對著弱者,小小一個港口縣城,竟然設立了三座衙門。

一座是正常的縣衙,負責屬地民生治理。

一座是鹽課的衙門,專門管理三座鹽產。

至於第三座衙門,則是軍管性的大營,麾下兩萬五千人馬,每天在縣域巡查。

發現偷偷煮鹽的,殺!

偷偷靠近海邊的,砍!

家裡如果有鹽工,在鹽場之中煮鹽,一旦偷偷捎帶哪怕一點點鹽回家,被巡查的兵馬發現之後也是殺。

不但殺一人,而且殺全家。

雲朝用這種嚴苛的政策,強行震懾產鹽之地的百姓,所以一百多年下來,竟然沒人敢偷偷煮鹽。

這是開國之初擬定的律法……

當時主要是為了扼殺私鹽!

逼迫百姓不敢煮鹽,進而也就控製了私鹽,所以從某種角度講,當初這個鹽政是合理的。畢竟鹽是國家重要物資,必須保證杜絕私鹽,否則朝廷失去鹽稅,很難支撐住巨大開支。

曆朝曆代對於產鹽地,政策基本都是這個樣子。

隻不過,設定這種嚴苛政策有前提,那就是,允許當地百姓平價買鹽吃。

事實上,板橋縣曾經的鹽價是很低的!

那時候雲朝雖然嚴控百姓煮鹽,但是對待產鹽區的百姓很不錯,家家戶戶按照人丁給予份額,允許以產鹽的成本進行購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