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老太監宣讀聖旨的聲音再次響起。
然而讀的並不是第三道,竟然依舊是第二道,這時候眾人才恍然意識到,原來剛才的聖旨並沒有讀完。
細細回憶一下,確實沒有結尾,聖旨最後應該有‘欽此’兩個字,恰恰剛才大家都沒有聽到這倆字。
所以,聖旨還有內容……
“很長啊,莫非給了狀元還不算結束?”劉伯瘟下意識開口。
老宋怒視他一眼,咬牙低聲道“閉嘴,繼續聽旨。”
與此同時,老太監宣讀的內容已經傳進眾人耳中。
“涇縣楊一笑,允文允武也,朕既賜狀元之名,豈能不賜相應官身?”
“又因,此子曾密信於朕,言其生平所立誌向,乃護國安邦,乃保家為民,朕思慮之,此乃武官之道爾。”
“甚遺憾,朕甚為遺憾,然則此乃孫婿之誌,朕不忍一己之好墜其誌向,故而思之再三,終究予以滿足。”
“今,特旨,涇縣縣令楊一笑,任職青州兵馬鎮軍,允其皇權特許,可調青州之兵。”
“然而一州之兵僅有五千,難以彰顯孫婿男兒之誌,故而朕再特賜,允其編練民團,兵餉自籌,兵甲自配,總兵力,五萬整。”
嘶!
滿院子倒抽冷氣之聲!
民團,五萬……
哪怕性質屬於民團,五萬人也是一股大軍,皇帝真是厚愛啊,竟然給了五萬兵權。
要知道這可不是朝廷的兵權,而是獨屬於楊一笑的編練之兵,兵餉由楊一笑發,兵甲由楊一笑配,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這代表著什麼,這說明五萬民團乃是楊一笑的私兵。
私兵!
曆來擁兵作亂者,都是因為豢養私兵,所以曆朝曆代的皇帝,對於這種事一向嚴防。
然而這第二道聖旨的內容,卻讓大家清楚明白的聽到,皇帝不但不防備楊一笑,竟然專門給楊一笑兵權。
“老宋,老宋,你掐我一下……”
這一刻,躲在院子角落裡的劉伯瘟滿臉迷惑,他伸手拽著宋老生,小聲小氣的開口道“咋回事?老皇帝是不是得了失心瘋?這種聖旨也能下,這種特權也能給?”
相對於劉伯瘟的迷惑,宋老生似乎有所不同,不愧是精研策論的智者,眼神之中閃爍著精明,輕聲道“即使是五萬大軍,對於整個雲朝而言也算不上什麼,如果想靠著五萬兵力造反,朝廷調動兵力很容易圍剿。”
“所以,皇帝沒有失心瘋……”
“五萬兵權給了楊師弟,從大局角度反而有利,由於青州和草原接壤,狼族每年南下打草穀,皇帝允許楊師弟練兵,分明是讓他守護邊境。”
老宋說到這裡,微微停了一停,語氣悠然道“你可能沒留意到,聖旨裡隻讓楊師弟擔任兵馬鎮軍,但是青州一地最大的知州官職,皇帝在聖旨之中沒有任何提及。”
劉伯瘟若有所思,點點頭道“雲朝自從開國以來,一直沿襲抑武揚文的策略,無論是朝廷大權還是州路大權,全都掌控在文官們的手裡,武將哪怕擁有兵權,但是一道令書就可剝奪……”
宋老生也點點頭,沉吟道“所以說,皇帝賜下兵權並不離譜,雖然給了五萬大軍的名額,但卻是為了讓楊師弟鎮守邊疆。”
劉伯瘟忽然嘿嘿低笑,道“可是這給的是私兵呀!”
老宋大有深意看他一眼,語氣肅然道“不要小看任何一位帝王,哪怕是那位喜愛風雅的陛下,皇帝既然做出決定,肯定已經深思熟慮。”
哪知劉伯瘟繼續低笑,鬼鬼祟祟道“就算你說的都對,就算皇帝防了一手,隻給楊兄弟兵權,沒讓他擔任青州知州,但是老兄你不要忘了,如今青州的知州收了咱們多少錢?”
“嘿嘿,如今的知州是咱們人,再加上唐青雲和孫沒德,一左一右把持州府大權,等同於是,青州的文官都是咱家的。”
劉伯瘟一邊說著,一邊笑眯眯的看向院中,再次低笑道“所以說,皇帝失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