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這一天的笑聲,直到夕陽西下(2 / 2)

“故稱之,性本善。”

“但是孩子們啊,人是會長大的,從一個隻知道啼哭的小寶寶,慢慢變成你們這樣的小娃娃,再從你們這種小娃娃,變成街邊攤位這些成年人、中年人、老年人。”

“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呀,唉,怎麼說呢,人會受到各種各樣影響,於是心思也就出現各種區分。”

“有的人,變壞了,有的人,貪婪了,有的人,膽小怕事,有的人,豪氣乾雲。”

“老爺爺我剛才說過,人初生之時都是善,這叫做天性相近,但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各種秉性,這就是習相遠……”

一篇三字經,楊一笑抄襲的,其實連他這個抄襲的始作俑者,都不能深入的明了三字經的深奧。

但是在老皇帝的悠然聲音中,這啟蒙經典卻被深入淺出講解,仿佛信手拈來,各種典故旁征博引。

小娃娃們仍舊圍著他嬉鬨,然而在嬉鬨之中已經受了教導,很多孩子都已聽懂,原來三字經的開篇說的是成長。

於是,有些小孩忍不住追問,嘰嘰喳喳的各種好奇,不斷道“下一句呢?下一句呢?老先生,您快點再講講嗎?”

然而麵對孩子們的催促,皇帝卻老懷大慰的笑起來,擺手道“老先生我呀,才氣隻占天下三鬥,咱們後麵跟隨的那個小夥子,他的才氣卻占了整個天下七鬥,所以,應該讓他也講講……”

孩子們不由回頭,看著躲在隊伍後邊的楊一笑。

與此同時,皇帝也看向楊一笑,故意瞪了一眼,假裝不悅道“臭小子,彆偷懶,乖乖上前來,給娃娃們講講課。”

楊一笑不由膽戰心驚。

他之所以躲在後麵,並不是想要偷懶,而是害怕自己會露餡,講解起來入不了皇帝的眼。

隻可惜,終究被皇帝點了名!

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硬上。

幸好,皇帝隻讓他講解第二句……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當他念誦這一句後,小娃娃呼啦啦圍上來,全都仰著小腦袋,好奇中帶著期待。

楊一笑沉吟片刻,方才想到怎麼講,於是順手揉了揉一個小家夥腦袋,俯下身子溫聲道“這一句是說,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習很重要,如果從小沒有接受好的教育,性格就會發生變遷,也許能保持良善,但是更大的可能是變壞……”

“這個壞,並不一定是變成壞人,它也能代指很多,比如,做事膽小,又比如,沒本事掙錢養家,或者,隻會怨天尤人,又或,行事魯莽。”

“總之一切不好的行事風格,都可以稱之為性乃遷,不是變成了壞人,而是因為沒受到教育所以不具備各種能力。”

“打個比方,你們的父母,為什麼會成為流民,逃荒來此種田求活,因為呀,他們從小沒有學識,隻能做農夫,做不了彆的事。”

“所以說,幼童的教育很重要。”

他說著一停,緊跟著又道“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先生我才極力建造書院,把你們這些小娃娃都招進來,讓你們能接受學識和教導。”

“而把你們招進來的這個決定,以及招進來之後的按年齡分班分學,小年班讓先生時刻關注,大齡班則是走進田間地頭,這就是三字經裡所說的,教之道,貴以專,既指的是專心教導,也指的是專門教導,根據學齡不同,劃分各種針對性的方式。”

終於,勉強,解答完畢。

小娃娃們‘嗷嗷嗷’的點頭,表示自己能夠聽懂這一句。

而旁邊的皇帝,則是欣慰撫須。

……

這一日,書院的孩子們很快樂,同樣的,老皇帝也很開懷。

他們在城中遊逛,他們離開山中去了楊家村,然後又從楊家村,去了附近的河渠和田地。

目睹了農夫的耕作,看著河工在踩水車……

皇帝給孩子們講授三皇五帝,講授孟母三遷,各種典故,順手拈來。

歡快的笑聲,一直持續到夕陽西下!

……

【過渡劇情,注重溫馨,我知道,有一部分老書蟲很喜歡這種娓娓道來的情節,如果我這想法的不對,有人認為這是水,請你們立刻指出了,我立馬改回大劇情主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