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彌足珍貴。”
“爾等可能還不知道,這幾日楊一笑一直勸朕。”
“他跟朕說,莫要冷了諸王之心。”
“他又說,為人子者,孝順老父,子嗣能恭親如此,做父親的豈能讓孩子寒心?”
“故而他認為,朕應該對爾等有所彌補……”
皇帝說到這裡時,五個王爵全都抬頭,他們目光不由自主看向楊一笑,眼神之中明顯閃爍著濃濃感激。
忽然五個人一起抱拳,鄭重向楊一笑行了一禮。
楊一笑麵色一變,連忙以大禮還之,畢竟這五人全是長輩,尤其是其中還有嶽父濟王。
唯有皇帝語氣淡淡,悠悠道“行了,不用這麼正式,都是自家人,沒必要太見外……”
說著一停,繼續又道“隻不過,你們確實該謝謝這孩子,如果不是他勸朕,朕肯定不會彌補爾等。”
皇帝說著又是一停,猛然轉頭看向田邊,對一直守在那裡的老太監喊道“把聖旨拿過來吧,免得他們一直猜……”
話音之中,五個王爵急速轉頭,目光全都從楊一笑身上轉移,移到了田邊那個老太監身上。
而在他們的期待目光中,老太監宛如龍行虎步的大將軍,僅僅幾個縱躍,已經到了跟前。
隨即,一連五道聖旨被老太監從懷中掏出。
與此同時,皇帝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感慨道“朕自打生出離京之念,已然決定做個閒雲野鶴,但由於朕乃帝王之身,不得不對諸事做好安排。”
“首先第一件事,乃是皇位傳承。現如今爾等已經知道,皇位傳給了你們的太子大哥。”
“但其實還有第二件事,朕離京之時也做了準備。”
“是什麼呢?”
“是封地聖旨!”
“爾等應該還記得,朕離京之時的最後一次早朝,當時朕曾詢問諸王,有誰願意隨朕去涇縣走走。”
“而在那一日的早朝上,三十餘個王爵大多閉口不言,僅有你們五個人,站出來宣稱願意。”
皇帝說到這裡時,慢悠悠的席地而坐,如同最普普通通的老農,渾然不在乎這是在田地裡。
他就那麼坐在地上,手裡仍舊牽著牛繩,忽然笑嗬嗬兩聲,目光之中頗為欣慰。
隻聽他繼續道“你們那時候可能還不明白,你們已經過了朕的第一道考核。誰能陪朕前來此地,誰就是送彆老父的好兒子。”
“第一關,考核的是孝,也許你們做出決定的時候並非真心,但是朕可以把你們的決定認做真心。”
“隨即,朕又設下第二道考核……”
“那仍是在那一日的早朝上,當你們五人宣稱願意隨朕離京時,朕再次提出要求,問爾等願不願意給楊一笑一份厚禮。”
“讓朕欣慰的是,你們五人並未遲疑太久,紛紛再次答應,會攜帶一支商隊。”
“五個人,湊足了接近三百萬貫的財物,雖然爾等都是手握大權的單字王,但是朕知道湊出這份財物的壓力很大。”
“壓力雖大,仍然答應,弄了五百輛大車,浩浩蕩蕩陪朕啟程。”
“你們自己可能不知道,你們已經過了考核第二關。”
“這第二關,朕曰之順。爾等順從了朕的心意,順從一位老父親的心意。”
“第一關是孝,第二關是順,自古以來所謂的孝順,無非也就如此而已了吧。”
“故而朕在離京之時,預先寫下五道聖旨,現在你們已經知道,五道聖旨一直被朕的貼身內侍帶著。”
“之所以一直沒拿出來給你們,是因為朕一直沒有下定決心……”
“而至於遲遲無法下定決心的原因,則是因為這五道聖旨會對新皇不利。”
皇帝說著,歎了一聲。
他蒼老的目光之中,閃爍著一抹無奈,足足好半會兒過去,方才再次開口出聲,道“咱們是父子,有些話不必藏著掖著,自古皇族之中,親情一向淡薄,為了江山的穩固,自家人也需要苛待。”
“而朕的這五道聖旨,恰恰有可能影響江山的穩固,所以一旦給了你們五人,等於是坑害了你們大哥。”
“因如此,故難決,雖離京之時已經寫好,但遲遲定不下給的決心。”
“直到,楊一笑這個臭小子連續勸說。”
“罷了,罷了,臭小子說得對,做父親的不該苛待孝順之子。”
皇帝猛然一揮手,目光看著老太監,語氣輕輕道“給他們吧……”
給他們吧!
僅僅四個字,聲音也輕微,但卻如轟然巨響,震顫著五個王爵的心。
他們難以抑製的咽口唾沫,神情顯得又是期待又是緊張,眼睛全都一眨不眨,直勾勾盯著老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