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雖然退位,但他還是太上皇。
太子固然登基成為了雲朝新皇,然而短時間內無法做到一言九鼎。
熟悉曆史的都知道,皇帝的權威也需要慢慢樹立,任何一個剛剛登基的帝王,都不可能瞬間大權在握。
尤其是眼下這種情況……
太上皇退位但是沒死!
無論是從親情大義方麵講,還是從幾十年積累的威勢而言,老皇帝如果想要表達某個意誌,在整個雲朝境內絕對無人敢攔。
不但不敢攔,甚至很踴躍……
因為這意味著老皇帝還在關注朝政,而這種關注恰恰是滿朝文武最希望的。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眼下的文武百官都是老皇帝的人,而當新皇登基之後,他們非常擔心失勢,所以老皇帝如果偶爾發出聲音,對於這些舊臣故吏將是最大的保護。
……
半個月後,雲朝京師。
老皇帝在涇縣發出的五道聖旨,其封賞內容終於傳遍了整個朝堂。
甚至就連京城裡的平民百姓,也在各種議論之中知曉此事。
很轟動……
傳播的很廣……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自然是五大王爵的手筆,因為他們雖然得到了封賞,但卻擔心新皇不願意認可,所以在歸來之後立馬有所動作,五家王府齊心協力大搞宣傳。
如果在後世,這種手段叫做輿論攻勢。
放在這古代,則可稱之為大義之威逼。
新皇帝哪怕心裡不爽,但是想不認都不行。
當日,清晨,早朝開啟……
文武百官魚貫而入,五大王爵攜手而來,麵對其他王爵的嫉妒眼光,以及滿朝文武的竊竊私語,這五位王爵坦然而立,各自拿著屬於自己的那道聖旨。
不多會功夫,新皇帝登場,走上龍椅坐好之後,接受所有人的朝拜之禮。
但是當這禮儀結束之後,整個朝堂卻直接陷入冷場。
皇帝不開口說第一句話,大臣們自然也不敢說話,五位王爵則是早有預料,所以麵色平靜的慢慢等。
很明顯,這是比拚耐心和氣勢的時刻。
哪一方先開口,哪一方就會陷入弱勢。
恰恰,雙方都不願意低頭,所以,場麵就這麼一直僵持著……
直到,有個年老的大臣突然劇烈咳嗽起來。
如果是不明底細的人,肯定認為這大臣是無心之舉,畢竟此人的年齡實在不小,難以在朝堂上忍住咳嗽也算合理。
然而能進入朝堂為官的誰是傻子?所有人全都心知肚明此人乃是故意。
仗著年齡,劇烈咳嗽,借以打破僵局,暗暗襄助五王。
更確切的說,主要是襄助五王之中的濟王。原因很簡單,這老頭是濟王的嶽父。
而也正是由於老頭的咳嗽,新皇和五王之間的僵持局麵無法繼續,隻見皇帝臉色變幻,口中微微發出冷哼。
終於,他首先開口,語帶深意道“朕始登基,不欲多事,諸位臣工若是無有奏本,今日的早朝便此散去吧……”
很不錯的手段,意圖宣布散朝。
所謂以退為進,有時候退並不是弱勢,反而是不給對手機會,讓對手一拳打在棉花上。
然而可惜的是,五位王爵豈能讓皇帝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