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敷藥(2 / 2)

那段日子,宋念的身上常常是青一塊、紫一塊,錯誤的下針位置和力度不僅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反而會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除了技術上的錘煉,她還要背誦大量藥方,記憶各類藥材的功效與搭配,僅憑號脈準確辨證和開具適宜藥方這兩項技能,就足以讓她日複一日地沉浸在無儘的學習與實踐中,即使如此,她也不敢保證每次都能做到萬無一失。

醫學之路,仿佛一個深邃無垠的探索之旅,無論是崇尚現代科學的西醫,還是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中醫,從業者都必須緊跟學術前沿,不斷學習最新的科研成果。

尤其在中醫領域,臨床經驗的累積尤為關鍵,它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理論與實踐的鴻溝。

回憶起自己在實習醫院的經曆,宋念不禁微笑。

那時,針灸科的實習生常自嘲為“小跟班”,因為大部分時間裡,他們隻是重複著拔針這樣的簡單工作,能夠親自下針的機會少之又少,仿佛成為師父手中的一件工具,而非獨立思考的醫者。

而對於其他中醫學子,即便是轉正成為正式醫師,也常常需要跟在師父身後,從事一些繁瑣的雜務。

問診、脈診雖為基礎,卻由他們先行完成,待師父複查無誤後,開方用藥的權利仍緊握在師父手中。

唯獨在藥房藥材短缺,需要調整藥方之時,師父或許會突發奇想,借機提出幾個難題,考驗他們是否能靈活變通,對藥方和劑量做出恰當的調整。

望著趙秀期盼的雙眼,宋念語氣誠懇地說:“陽陽如果跟我學醫,可能幾年內都難以出師,並非我不願傾囊相授,而是這路途漫長且充滿挑戰。不如先聽聽趙毅自己的想法,或許她內心更傾向於成為一名工人呢。”

趙秀聽聞此言,心中一怔,顯然,她對學醫之艱難全然不知。

原本想象中的,是女兒能夠如同宋念一樣,在一兩位經驗豐富的老醫師指導下,短期內便能獨當一麵。

但這份遲疑並未停留太久,當宋念正欲吩咐沈微準備藥泥之時,趙秀眼中閃過堅決:“那就學吧!隻要你不介意陽陽可能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