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合溪後,沐嬿的日子過得舒坦許多,和崔玄霖依舊相敬如賓,偶爾切磋琴技。
沐嬿貴為郡主,無需特意向長輩晨昏定省,前世若沒有逢年過節,她確實很少見崔家長輩。
而今離開了沐王府,重活了一世,崔玄霖的母親,也就是她的遠房舅母,如今是崔家的當家主母,從未苛待過她,她理應奉孝在膝前。
為此,沐嬿回到合溪後,也常常帶著自製的吃食到崔楊氏院子裡孝敬她。
崔家人丁興旺,大房一脈卻隻有崔玄霖和崔璜二子,膝下沒有女兒,崔楊氏便把沐嬿當成親女兒一樣善待。
“我這院啊,常年冷冷清清,玄霖操心家業,二哥調皮搗蛋,整日沒個影,總算把你盼了來與我說說話,想當年你娘沒進沐王府前,我倆就無話不談,約定以後要繼續成為一家人,你和你娘長得可真像。”
崔楊氏生性恬靜,又溫婉賢淑,前世卻命不好,隻是個側室,常年被正室打壓欺辱,這世也不知發生了什麼,搖身一變,竟當上了崔家主母。
而據打聽,原先的正室崔王氏因犯了“七出之條”,已在八年前被休棄。
如此也好,省去了女人之間的爭奪之戰,她母親便是這場無硝煙之戰中的犧牲者。
“我娘經常與我提及舅母的好。”
“你娘是個苦命的人,少時家道中落投奔到合溪,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原以為進了王府就能好轉,誰料沒過幾年王爺又喜新厭舊,你娘又是個多愁善感的人,鬱鬱不得終日,終究丟下你撒手人寰,我苦命的孩子,所幸你嫁進崔家,你放心,天下男兒雖多薄幸,我兒卻能對你從一而終,舅母也會替你盯著他,不讓他在外麵亂來。”
崔楊氏許是被之前府上傳言崔玄霖在外養外室左右了情緒,在給沐嬿寬慰。
沐嬿麵上感激舅母偏袒,心中卻希望崔玄霖能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如此她也可以早日解脫。
“舅母,男兒誌在四方,有個三妻四妾也屬稀鬆平常,嬿兒自幼受娘親教導,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表哥若想納妾,我也定會為他張羅好。”
沐嬿言談舉止間儘顯賢惠,她的心上人又不是崔玄霖,他愛娶幾個就娶幾個,與她無關。
“嬿兒當真這麼想?”
試問世間有哪個女子願意與其他女人共事一夫?沐嬿當然不這麼想,隻是她想嫁的人從來不是崔玄霖而已,若是與真心相愛的人長相廝守,她絕不允許自己的丈夫對她存二心。
《禮記》上的“三從四德”,她做不到,她不想步母親的後塵。
“我與郡主成親才兩個月不到,怎麼?郡主就想為我張羅納妾的事了?”
沐嬿還沒回答崔楊氏,就見一個身影流星踏步地進了內堂,麵上依舊帶著和煦的笑意,朝崔楊氏作揖:“孩兒給母親問安。”
他什麼時候來的?都聽到了?
沐嬿心虛似的,不敢與他對視。
“還不是我兒整日在外奔波,留新婦獨守空房,叫下麵的人風言風語,何時我兒在外養了人,我這為娘的怎不知?這不,起了誤會。”崔楊氏拿眼色看崔玄霖,狀似怨懟。
崔玄霖煞有介事,忙賠不是道:“是孩兒思慮不周,怠慢了郡主,沒想到引起了郡主誤會,實屬不該,娘請放心,今後孩兒定會多留府中陪著郡主。”
“如此才像話,嬿兒,你也聽到了,玄霖今後多陪著你,你也不必去張羅什麼納妾之事,隻管一心過好你們的小日子,讓我早日抱上孫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