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庵,團級指揮部,62D調防已離開,現有步兵57人,重機槍一挺。
漴缺鎮,駐防營中午剛剛開拔,留守23人,無機槍火力。
塔港楊公廟,鹽場緝私警12人。
扶王埭,鹽警10人左右。
二線兵力,平湖新倉第62D補充連200人左右,朱涇、張堰、甸山,有金山縣保安隊以及鬆江保安團,總計200人左右。
軍統彆動隊增加較多,上周不到400人,本周陸續調來兩批,具體人數不詳,集中在鐵路沿線,應不少於500人。
拍發之後,等了一會兒,電台裡傳來了滴滴答答的訊號聲。
黎崇桑趕緊帶上耳機抄錄下來,然後對照桌上的密碼本,開始進行識彆。
“哇!”
黎崇桑激動的兩眼放光!
來電告訴他,讓他今天淩晨一點鐘就啟動“星光計劃”!
星光計劃,就是讓黎崇桑立即喚醒潛伏在這一帶的所有人員,攜帶強光手電前往指定地點,從淩晨開始,在指定地點用強光向夜空發射光柱!
這個意思是?今天就要有行動了嗎?
黎崇桑看了一眼手表,默默計算了一下,拍發回複了幾個單詞,然後迅速關機。
費力地將一切恢複原樣,黎崇桑檢查了一下,從抽屜夾層裡拿出一把馬牌擼子,檢查了一下,然後關燈,慢慢走下樓梯。
打開房門伸頭看了看,街道上已經沒什麼人了。
其實沒打仗之前,並沒有這麼蕭條的。
但是上海開戰之後,為了避免遭到轟炸,小鎮實施了宵禁政策,沒有通行證的話,晚上八點之後是不準在街上出現的。
黎崇桑肯定是有通行證的。
他是個文化人,有個體麵的工作。
他不是因為日本人給的那幾個賞錢,他不是!
他是為了信仰!
板載!
搜戴斯乃!
夜很安靜,天空陰霾,已經開始有薄薄的霧氣了。
黎崇桑從院子裡推了把自行車出來,回身把門帶上鎖好,騎上自行車朝著南邊蹬著車子行進了過去。
杭州灣以東,大大小小三十多艘軍艦組成的第四艦隊,護送著約二十艘大型運兵船,在接近馬鞍列島洋麵附近時候停了下來,開始調度隊形。
他們在等。
杭州灣海域受北岸貼岸流和金山深槽潮流控製,在天文大潮的時候落差極大。
著名的錢塘潮,就是出現在七八月份的天文大潮。
當地俗話說,七月八月大潮凶,水性再好莫逞能。
但除了這兩個月之外,其他時間潮汐雖然落差也比較大,但相比較七八月份還是好上很多的。
專業術語中,白天海水上漲叫潮,晚上海水上漲叫汐,和太陽月亮運行有關,通常在月初和月中時候出現潮汐,春夏秋冬,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1937年11月5日,農曆十月初三,是此次天文大潮的第三天。
錢塘潮每個月農曆十八和農曆初三,秋季白天的高潮時刻是13:23,晚上潮汐高峰時刻是1:15。
此後兩天,時間會向後順延。
每月的農曆十九、初四,是14:00(潮)和1:50(汐)。
每月的農曆二十、初五,是14:35(潮)和2:20(汐)。
這就像日出日落時間一樣,經過數千年的認知和記錄,規律已經被人類掌握。
等到潮汐高峰時刻,水位大漲時候,大型艦船可以開到距離海岸僅4公裡處,登陸艇衝鋒舟可以直接將步兵送到灘頭。
但這個潮汐高峰時刻持續時間很短,前麵三到四小時漲勢很快,後麵五到七小時退潮速度稍微平緩一些。
所以說,日軍金山衛登陸,是經過縝密計算的,需要在時間方麵精確把握。
首先這個登陸時間,20公裡左右的正麵,日軍計算過,155艘登陸艇是比較合適的,每艘登陸艇 15到 25人左右,理論上一波次可以投送兩三千人的兵力上去。
但是考慮到步兵從大船轉到小船上的時間,儘量避開洶湧漲潮時間登船以免發生意外,因此他們隻能選擇夜間潮汐時刻到達後,開始讓士兵登船。
基本上從淩晨1點左右,三到四個小時之內,日軍最多也就是投送三個波次六七千人上去,然後大型運兵船就要往深水區移動,避免退潮時候擱淺。
聽起來不少,但二十多公裡的正麵,十多個登陸場……
接下來的時間,日軍就要再等,等到中午高潮時刻,運兵船再上來,繼續在近岸4到5公裡處裝卸,白天到傍晚,也就是三波……
1937年11月5日軍金山衛登陸作戰,在小日子自己的軍事記錄中,說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海陸空配合掩護下的立體登陸作戰。
但其實國際戰術史專家尤其是玩登陸戰最溜的大漂亮國人家根本就不認!
你狗屁不是,你連個登陸艇都是木船,你那就壓根就是欺負人農業國,根本啥都不算!
勝利是由勝利者來定義的。
11月5日淩晨一點,日軍兩艘迂回到舟山群島位置鎮海炮台的軍艦,向鎮海炮台發起炮擊!
佯攻,製造混亂。
海上濃霧升騰,鎮海炮台拍發急電向戰區求援。
龍驤號航母是日軍第10軍臨時指揮所。
聽到華夏軍隊陷入一片混亂的彙報,第10軍司令柳川平助嘴角泛起得意的獰笑。
此時此刻,20艘大型運兵船已經在距離金山衛正麵4公裡處扔下錨鏈了!
一艘輕型護衛艦遊弋在該海域與錢塘江出海口位置之間。
十幾艘駁船在護衛艦外圍部署防雷網,防備著概率很低幾乎為零的華夏海軍偷襲。
其實華夏海軍已經沒啥大艦艇了,能夠形成威脅的,也就那幾艘魚雷快艇而已!
情報顯示,杭州灣區域,沒有水麵威脅!
155艘各種規格的木船卸了下來,停在大型運兵船旁邊,攀爬網從運兵船上放了下去,日軍開始順著攀爬網上船!
雖然日軍有大量“大發”、“中發”登陸艇,但還是不敢保證輸送的第一波登陸兵足夠一舉攻下灘頭陣地。所以征用了大量木船。
即便是得到消息,隻有那麼點兵力,日軍經過計算,也覺得不太夠!
所以,日軍采用先遣隊登陸後匍匐隱藏在海灘上,慢慢向前爬,等待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登陸兵登陸。
等到積累了足夠的兵力並且天色亮起來之後,再向陣地發起突擊!
曆史上,日軍就是這麼乾的,6點鐘開始進攻,最快區域 30分鐘實現突破,最後於10點半占領金山衛城,穩住了一線灘頭陣地。
11月5日淩晨,濃霧中,金山衛岸上,一道道忽明忽暗的光柱若隱若現,登陸艦隊朝著這些光柱指示的方向悄然開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