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陳奇離開。
黃百銘看麥稼的狀態,忍不住道:“你不是吧?至於這樣麼?”
“我隻是有種不好的預感。”
“我問你,我們會跟左派合作麼?”
“當然不會!”
“我們會變成左派麼?”
“開什麼玩笑!”
“那就ok了,左派現在不行了,金庸先生都去大陸訪問了,你還看不懂?”
黃百銘是有些聰明的。
麥稼始終有點忐忑,匆匆結了賬,一道離開了茶餐廳。
而在茶餐廳對麵,陳奇突然又冒了出來,對著一位戴帽子的年輕人笑道:“拍到了麼?”
“伱要相信我的技術,組織上讓我配合你的行動,就說明我這個人靠譜!不過你拍這種照片乾什麼,這都是香港狗仔乾的。”
此人正是《文彙報》的一位攝影記者。
“換種方式啊……走吧,請你吃一頓,媽的剛才我都沒吃東西,倒胃口!”
…………
麥稼今天沒有去公司,而是去了《最佳拍檔》片場。
他也是主演之一。
在80年代,香港導演拍戲的速度還是有點譜的,1-3個月不等,更久的也有,像袁和平《奇門遁甲》就拍了4個月。
等到8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進入黃金十年,海外片商揮舞著鈔票前來,才開始整體提速,創作也愈發抽象,有了杜琪峰19天搞定《槍火》,王晶憑借10個字劇本鼓搗出了《整蠱專家》之壯舉……
《最佳拍檔》是大製作,速度更慢了。
麥稼忙了一天,晚上回到住處。
他在美國待的久,總體比較西化,喜歡喝咖啡、洋酒,聽英文歌,此刻,他躺在舒適的大浴缸裡,聽著高級音響放的美國最新流行音樂,搖頭晃腦,頗為自在。
“叮鈴鈴!”
嗯?
“叮鈴鈴!”
他側耳細聽,從音樂聲中找出了電話鈴響,打電話的人還很鍥而不舍,一直在響。他不耐煩的簡單擦了擦身子,去客廳接電話。
話筒裡傳來施楠生的聲音。
施楠生負責新藝城的行政事務,大家都叫她管家婆。
“管家婆!找我什麼事啊?”
“我看到了今天的《文彙報》,有篇新聞感覺不太好。”
“新聞??”
“說你們與那位大陸人員見麵了……”
“什麼?!!”
麥稼隻覺後背一激靈,不妙的預感成真,道:“報上都說了什麼?”
“好長一篇啊,你自己看吧!”
“我哪裡去找《文彙報》啊,你挑重點念給我!”
施楠生沒辦法,隻得挑挑揀揀的念了幾段。
“我本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給新藝城發去了見麵的邀約,沒想到對方非常積極,馬上給我回複,還定了時間地點。
我們在一間茶餐廳裡見了麵,麥稼先生和黃百銘先生親自前來。
我們進行了一番友好的交談,他們對大陸改革開放表示出熱烈的期許,也希望兩地能夠多多交流合作。新藝城是香港影壇的後起之秀,佳作頻出,我雖然有所批評,但實事求是的講,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大陸電影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