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無論是趙捕頭還是縣衙的捕快,他們在對整個案件的理解上,都傾向於認為是凶手先下毒謀害李善人,再順勢盜走了李善人的寶箱。”
楊慎行點點頭“確實如此。”
“但剛才從卷宗上看,似乎不是這麼回事。”白錦瑟搖頭道,“管家在最開始報案的時候,就提到李善人的金銀財寶不見了。”
古小小問道“這有什麼問題嗎?”
“問題很大。”白錦瑟回答道,“凶手到底是謀財害命還是害命謀財?”
“什麼意思?”古小小又聽不懂了。
“就是我們要弄清楚,這個凶手到底是先謀害李善人,再趁機拿走寶箱還是為了寶箱而故意去謀害李善人的。”楊慎行解釋道,“這個作案的動機問題,會影響到我們之後查案的方向。”
古小小思考了一下“也就是說,縣衙這邊傾向於認為是先害命,再謀財的?”
白錦瑟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這也很正常啊,如果隻是為了偷金銀財寶,把李善人迷暈就好了嘛,沒必要下毒啊?”古小小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是的,這確實是人之常情。”楊慎行說道,“但如果隻是迷暈李善人,等他醒了勢必要報案,凶手很可能被官府抓住,這樣不就功虧一簣了嗎?”
“所以,這件事我們千萬不要先入為主,一切就當是從零查探開始好了。”白錦瑟補充道。
“現有的證據非常有限,我們不如先去問問報案的管家、或許,他能給我們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楊慎行建議道。
“嗯,走吧,我也是這樣想的。”白錦瑟拍了板。
三人便來到建鄴城西李善人的宅子。
表明身份後,看門的人將三人帶到管家麵前。
白錦瑟亮出令牌“李管家,我們是協助趙捕頭查探李善人案件的捕快,這是我們的令牌。”
貞觀年間的民風比較開放,官府也不時會請江湖上的能人異士來協助辦案,所以管家並未對三人的身份有絲毫懷疑,很是配合“我需要做些什麼?”
“我們想請李管家再把當天的事情重新告知一遍。”楊慎行說道。
“我是李善人家的管家,已經在老爺家儘心工作三十年啦。”李管家感慨道,“那天夜裡,老爺身體不舒服,早早就歇息了。”
“到了三更時分,我突然被樓上的腳步聲驚醒,跑到老爺屋子門口,見裡麵還點著蠟燭,透過屏風看到一個黑影。”李管家回憶道,“這個黑影聽到有人來立刻迅速跳窗逃跑,我衝進房裡一看,才發現老爺存放金銀財寶的寶箱不見了,裡麵裝的幾乎是老爺辛苦多年全部的積蓄啊。”
白錦瑟和楊慎行互相看了彼此一眼。
管家在對案情的描述中,明明強調的就是寶箱不見了,為什麼官府這邊卻把重點放在謀害李善人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