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把爐火鉤子直接放在了爐火上麵,等燒紅了,待會兒拿錘子重新再敲個彎鉤出來。
他又跳到炕上,站在炕上從梁上吊著的竹籃子裡,拿了兩個二合麵饅頭,放在了爐子邊,湊著爐火慢慢的烤著。待會兒,饅頭烤的焦黃,吃著香的很,就著熱開水,就是他的晚飯了。
等他到條桌掂著暖瓶給自己倒了一搪瓷缸子熱水端回來,看到爐火鉤子差不多已經燒紅。
他啜著喝了一口熱水,隨手把茶缸子放在了炕桌上,然後又到條桌桌鬥裡找到了家裡的錘子,掂著回到爐子邊。
爐子旁邊的地上擱的就有幾塊鵝卵石。有時候用來放在爐子上麵墊著鍋炒菜煮粥。
這個時候,正好用來墊著燒紅的火鉤子,方便敲彎。
這活兒沒任何難度,先趁著鵝卵石的正常弧度,把變直的爐火鉤子敲出彎角,然後再放直爐火鉤子,把它敲成直角。然後就等著爐火鉤子自然冷卻,齊活完工。
段成良剛隨手把敲好的爐火鉤子扔在旁邊的地上,準備伸手去翻已經烤得變黃的饅頭。
突然,腦子一陣眩暈,然後再恢複清醒意識,他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熟悉的場景中。
我靠。這不是當時他開著破麵包車專門找著打唐刀的那個老鐵匠的鐵匠鋪嗎?
我到底穿越了沒有?怎麼又回到這兒了?難道這一切不過是一場夢而已?
他仔細的打量了現在所處的周圍環境,確實是那個老鐵匠的鐵匠鋪沒錯。
段成良記得清清楚楚,老鐵匠喝酒的時候跟他扯著閒篇說過,這鋪子就是為了非遺文化申請專門建起來的,完美的複原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常見的鐵匠鋪子。
當時,他介紹的時候就說,這裡有泥磚壘的精心打造的鐵匠烘爐。雖然他自己乾活現在用電動鼓風機,但是同樣配的有最傳統的手拉木風箱。
打鐵的工具也是一樣,錘和鐵砧,以及其他各種鐵匠鋪子裡用到的工具,都是傳統樣式,大大小小各種用途,非常齊全。
但是老鐵匠年紀大了,大錘已經拎不動了,還得靠現代科技打鐵,所以這裡也配了一個15公斤的空氣錘。
如果沒記錯的話,老鐵匠的鐵匠鋪,應該總共有兩間房。
稍大的房間大概有30多平方,是打鐵的烘爐,算是老鐵匠的打鐵工作間。
另一個稍小的,估計十五六個平方,是他自己睡覺休息的地方。
後邊還有個院子,他種的有菜,養的有雞,而且還搭了個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