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緬國,像是騰龍公司這樣的園區總共有六個。2006年7月——11月期間,這些園區迅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潤體係。
這些利潤養活了緬國內的各種軍閥和正府,更是為緬國源源不斷的進行輸血和納稅,包括購買大量武器。
從緬周邊來看,各國的海關、軍署、警署以及各個機關單位,都與他們形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利益鏈條。
他們互相為互相服務,互相為互相加持,互相為互相提供保護。園區內,每個獨立公司有三個總監,一個司長。
但隻有到了司長的位置才知道,原來這裡的天真的很高很高。一個園區設立隻設立兩個司長,司長再往上會有一個直線管理者,沒有職位名稱,隻是讓這些司長們稱呼他為首長。
據某個爬到司長位置的人透露過:騰龍公司的首長在一次喝多了曾經說過,他的上級才是園區背後真正的大老板。
那個老板神龍見首不見尾,聽說是曾經在老金三角區域混跡的大佬。以前有個響亮的外號,人稱:三眼哥。
……自從丕卿與東盟談過以後,消息自然而然的飛到了美方正府的耳朵裡,也傳到了塞恩的耳朵裡。
於是乎,華美之間開始了一場暗地裡的較量。爭奪東盟的較量。從明麵上看,美國開始向東盟施壓,開始經濟和物資上的製裁。
原本依賴於進出口貿易而快速發展的東盟突然被美國掐住了喉嚨,海關的各種稅收成幾何數增長,福利補貼通通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正策上的繁瑣。
曾經,東盟不管是任何國家出現經濟問題,美方總是會
“表示表示”,要麼直接給錢,要麼找彆的國家給錢。而現在,這些好事兒全沒了。
最關鍵的是,美方
“加息”頻率更加高了,依賴於借錢生存的東盟各國被美方玩的團團轉,低價借錢高價還,在這樣類似於高利貸的狀況下,東盟一時間如鯁在喉,有苦說不出。
讓東盟難受的不止如此。在雙方爭奪而東盟左右搖擺不表態這件事上,華方也給出了些反應。
但這種反應並不像來自美方的那種壓力,而是僅僅把華方出口東盟的稅收恢複到正常,並且以保護境內農產業為理由,加大了東盟各國出口華夏的難度。
例如東南亞國家想要把各種草藥、蔬菜、牛肉等農副產品賣進境內的稅收和運費很高,並且每年一個國家出口的數量給予了規定,超過了規定數量,境內一概不收,海關那一關就過不去。
換句話說,你們種出來養出來的東西再好,我們每年就要這一點,多了愛找誰找誰去,反正我們不收。
理由很簡單,我們自己國家的東西內部市場還消化不完,沒能力幫你們消化。
如此一來,依賴於農業和畜牧業生存的大多數東盟國家便開始有些難受了,但這種難受明顯跟美方的製裁比起來還是好了很多。
畢竟華方沒有直接切斷華東貿易區,也沒有切斷對東盟國家的扶持。這期間,東盟任何國家出現問題了,華方不僅沒有拋棄,反而一如既往的給與支持和幫助。
該幫助修路修路,該幫助建橋建橋,有些時候甚至還會給與資金上的支持。
如此對比,華美格局高下立判。可就在這種情況下,東盟依舊高興不起來。
因為此時在整個東盟裡,正發生著一件讓所有國家比吃了屎還難受的事情,那就是他們的旅遊業的整體狀態正在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瘋狂的銳減。